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蝉》《咏蝉》含答案.docxVIP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蝉》《咏蝉》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蝉》《咏蝉》含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虞世南

垂緌①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蝉②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③客思深。

不堪玄鬓④影,来对白头吟⑤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垂緌:帽带系结后的下垂部分;蝉腹下的针喙。②本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③南冠:指囚徒。④玄鬓:指蝉。⑤白头吟: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

15.下列对这两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蝉》为五言绝句前两句从外形、食性、声音、所处位置描写蝉的特点;后两句由此发出议论,为全诗点睛之笔。

B.《咏蝉》为五言律诗,二、四句对仗工稳,由蝉及人,颜色对比中触发老大之伤;巧用典故,暗含被诬获罪之怨。

C.这两首诗均写秋蝉,都写了蝉声,一为远播流响,一为易沉之响,特点不同;都撷取了露、风等意象入诗,但兴寄各殊。

D.这两首咏物诗均托物言志,即运用象征等手法,寄意于物,以物抒怀。王磬《朝天子?咏喇叭》、骆宾王的《咏鹅》均采用了此写法。

16.这两首诗中蝉的艺术形象有何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15.D16.《蝉》中的蝉喙如冠缨,饮露栖桐,居高鸣声远扬。身份高贵,声名远播;是以高洁品格立身的清华之人的写照。《咏蝉》中的蝉露重难飞,风多声沉,高洁无人相信。处境艰难,无人赏识;是含冤莫白、政治失意的诗人的自况。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D.“王磬《朝天子?咏喇叭》、骆宾王的《咏鹅》均采用了此写法”说法错误,骆宾王的《咏鹅》虽为咏物诗,但未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表现的就是鹅本身的可爱。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形象的能力。

《蝉》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首句“垂緌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

“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答案可以整理如下:蝉喙如冠缨,饮露栖桐,居高鸣声远扬。身份高贵,声名远播;是以高洁品格立身的清华之人的写照。

《咏蝉》首联在句法上运用对偶,写法上启用比兴,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时间:秋天,蝉在日渐萧瑟的秋日鸣叫着;地点在狱中,作为“南冠”(囚徒)的诗人,身心不得自由。落魄加上孤寂,此时诗人更加深深怀念家园了。

颔联一句写蝉,一句写自己,以“不堪”和“来对”将物我联系在一起。自己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不禁自伤老大,同时想到自己的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高唱,而今不但一事无成,还锒铛入狱。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典故,进一步比喻当权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一片忠诚之爱。

颈联纯用比兴手法,两句无一不在说蝉,也无一不在说自己。“露重”“风多”比喻政治环境恶劣,“飞难进”比喻自己仕途郁郁不得志,“响易沉”比喻自己言论受到压抑,不自由。蝉如此,自己也如此,咏物诗写到这种境界,真算是物我融混了。

尾联写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有谁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呢?自己品性高洁,不为世人了解,反被诬陷入狱,此时有哪一个肯替自己雪冤呢?而今患难之中,惟有蝉能为我高唱,也只有我能为蝉长吟。

答案可以整理为:蝉露重难飞,风多声沉,高洁无人相信。处境艰难,无人赏识;是含冤莫白、政治失意的诗人的自况。

文档评论(0)

186****12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