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pdfVIP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65.020.01

B16

T/GDP

广东省农药协会团体标准

T/GDP00—2021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highyieldcultivationofrice

(征求意见稿)

2021-××-××发布2021-××-××实施

广东省农药协会发布

T/GDP00—2021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育秧、大田管理、采收及贮藏等。

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水稻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NY5116无公害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件

GB12475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1276-2007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产地环境

应符合NY5116的规定,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壤有机质含量1%以上,酸碱度值在6.5~7.5

的砂壤土种植。

4品种选择

优选品质好、产量高、适应性强、综合抗性好的广东省农业主导水稻品种,所选种子应符合GB4404.1

的要求。

5育秧

5.1播种期

选择在每年的2月中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育秧。

5.2种子处理

5.2.1选种

播种前在晴好天气晒种1d~2d,风选除去杂质和空秕粒,再倒入盐水(水盐比5∶1)边搅拌边选取

下沉种子,并用清水冲洗2~3次。

1

T/GDP00—2021

5.2.2浸种消毒

用50%多菌灵500~1000倍液浸种消毒24h~48h,或用25%咪鲜胺2000~3000倍液浸种消毒10h~12h,

清水洗净后再浸泡2d(每天至少换1次水),洗净后催芽。

5.2.3催芽

催芽要求“快、齐、匀、壮”。前期温度控制在34℃~36℃,破胸后温度保持在30℃~32℃,待80%

种子破胸后将温度降到25℃。谷芽催好后,置室内摊放晾芽半天以上,再行播种。

5.3育秧

5.3.1秧床处理

选择靠近大田、运秧方便、背风向阳、排灌方便、水源充足的水田或旱地作秧床,在播前2d~3d

犁耙,开好围沟腰沟,并开沟作厢,厢宽1.3m~1.5m,厢沟宽20cm~25cm,深12cm~15cm。

5.3.2营养土

选用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疏松、杂草种子少、非盐碱性、无病菌、少结块、保水性较强、含沙量较

少的稻田土、旱地土或园田土壤作营养土。营养土先风干捣碎,用5mm~7mm孔眼的土壤筛过筛备用,按

产品说明书加入水稻育苗壮秧剂或每100kg土加入0.5kg硫酸铵、0.4kg磷酸二铵拌匀,堆焖12h以上。

5.3.3播种

在秧盘中播孔填入深2/3的营养土,通过播种器或手工播种,再用营养土盖种至盘面。常规稻一般

每孔2~3粒,盘用种量100g~130g,大田亩用种量3.5kg~4.0kg;杂交稻每孔播1~2粒,盘用种量80g~

100g,大田亩用种量1.5kg~2.0kg。浇足苗床底水直至饱和,将厢面刮平后摆放秧盘,秧盘要紧靠,用

木板轻压,使秧盘底部与苗床土充分接触,切忌秧盘悬空。

5.3.4秧田管理

5.3.4.1温度

早造出苗期小棚覆膜控制温度在30℃左右,超过35℃,应揭开膜两头;出苗至1叶1心期膜内温度控

制在25℃左右,不超28℃;1叶1心期至2叶1心期,白天应揭开膜两头通风,膜内温度控制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