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长郡中学高三语文5月二模考试卷
2025.05
一、阅读(71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雅俗之辩源远流长,并且广泛分布于诸多领域,造就不同的分支。从诗词格律的形成到叙事文学的兴盛,
从白话文的倡导到“先锋派”的名噪一时,尽管雅俗之辩的导火索时常由文学或者艺术充当,但是,分歧
往往会迅速扩展到亚文化乃至文化整体。
雅与俗分别拥有各自的美学起源。双方互为“他者”分庭抗礼,这种对立至少可以追溯至孔子。《论语》
中的《卫灵公》与《阳货》分别记载两段著名的表述:“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
佞人殆”;“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孔子推崇庄重肃穆的雅乐而贬抑放
浪浮靡的曲调,这种审美趣味可以在他的诗学观念之中得到证实,譬如“思无邪”或者“乐而不淫,哀而不
伤”。儒家学说相信美学与世道人心存在特殊呼应,譬如“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
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如此等等。因此,雅俗之辩的意义远远超出美学范畴而成为匡时济
世的意识形态。
这或许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进入现代社会,雅与俗的不同根须伸入社会文化各个层面,产生种种隐
秘的回响,并且与阶级、阶层等举足轻重的社会学范畴相互解释。各种新型历史主题的巨大动能,使得
雅俗与这些概念形成各种程度的结合,制造声势浩大的文化交锋。因此,雅俗之辩至今风头不减,甚至
历久弥新。
一些古代诗话词话曾经围绕“俗字”的运用展开小规模的争论,譬如杜甫诗歌之中的“个”字与“吃”字。不
少批评家的分析表明,巧妙的“俗字”运用仍然可能形成佳句,重要的是去除“俗意”。薛雪的《一瓢诗话》
说:“人知作诗避俗句,去俗字,不知去俗意尤为要紧。”单字作为一个要素,进入句子结构,其性质即
为诗句所同化。雅字可为俗句,俗字也可为雅韵。
(摘编自南帆《论雅俗之辩》)
材料二:
曾敏行《独醒杂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元祐初,山谷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
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曰:‘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
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这个小故事,让我们感觉到当时人对于“雅”“俗”
的敏感。不过,总体上看,在宋代趋于平民化的大环境之下,“雅俗兼备”、精致与俚俗互通,成为时代
的突出特点。
文化方面兼通雅俗的风格,应该是受到中唐以来禅宗潜移默化的影响。禅宗强调持平常心,注重“当下”,
强调佛法在世间,具有渗透性、普适性,所谓砍柴、担水无非是道。宋代新儒学的产生,实际上和禅宗
的影响有非常直接的关联。正是在和佛教学说、道教学说相互碰撞、相互冲突,一方面相互排斥,另一
方面又相互吸纳的这样一个过程里面,新儒学才真正成长起来。我们看到像《景德传灯录》这样的佛学
著述会说:“解道者,行住坐卧无非是道;悟法者,纵横自在无非是法。”北宋的理学家二程则说:“物物
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当时这些人物从理念上觉得天地之间“无非是道”,行、住、坐、卧,纵横自在都是道,万事万物皆有理。
这也像《宋史·道学传》里说的,天地之间、“盈覆载之间,无一民一物不被是道之泽”。这个“道”是渗透
在民间日常生活里面、“日用而不知”的。也就是说,新儒学的影响渗透到方方面面,宋代士人的日常生
活,包括日常的游从方式和他们心目中的理念是交互融通的。
这些意识渗透在宋代士人的生活之中。正如扬之水先生所说,在政治生活之外,属于士人的相对独立的
生活空间,形象愈益鲜明,内容愈益丰富而具体。“宋人从本来属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提炼出高雅的情趣,
1
并且因此为后世奠定了风雅的基调。”在当时,“风雅处处是平常”,生活俗事、民间俗语,都可能有其雅
致趣味,都可以入画入诗。苏轼说:“诗须要有为而后作,用事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黄庭坚也称:“以
俗为雅,以故为新,百战百胜,如孙吴之兵。”王安石回忆往事,于平淡中感怀世间沧桑:“三十年前此
地,父兄持我东西。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杨万里也曾写:“万山不许一溪奔,栏得溪声日夜
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这些篇什以高雅的立意、简朴的语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陕西安康市高三语文5月模拟训练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考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湖南省高三语文5月冲刺压轴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5月甘肃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4学年聊城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4月山东省初中语文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卷(二)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济南市历下区九年级中考语文三模考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沈阳市浑南区九年级语文第二次调研测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4月山东省初中语文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卷(二)附答案解析.pdf
- 2025年5月嘉兴市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语文试卷(二).pdf
- 2025年徐州市高三语文5月打靶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2025年陕西安康市高三语文5月模拟训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2025年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2025年华南附中高三语文5月最后一模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2025年湖南省高三语文5月最后一模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2025年湖南省高三语文5月冲刺压轴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2025年湖北省八校高三语文三模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2025年河北省部分校高三语文5月冲刺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2025年5月甘肃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2024学年聊城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