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哭中的挣扎从民国丧礼改革看启蒙祛魅的鲁迅书写.docx

歌哭中的挣扎从民国丧礼改革看启蒙祛魅的鲁迅书写.docx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3、文档侵权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歌哭”中的挣扎——从民国丧礼改革看启蒙祛魅的鲁迅书写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生死始终被认为是有灵的。民众通过丧葬祭奠来建立生死之间的情感维系,《吕氏春秋·孟冬纪》对丧礼曾做出过极为贴切感人的阐释,“孝子之重其亲也,慈亲之爱其子也,痛于肌骨,性也。所重所爱,死而弃之沟壑,人之情不忍为也,故有葬死之义。”因此,对于传统中国的话语体系而言,丧礼是死者进入另一世界之前由亲人送别的最后一种形式,其中内蕴着人类的自我尊重和情感寄托。

在代际传承的书写中,厚葬久丧的丧葬礼俗逐渐形成,并在国人的意识深处塑铸成世代沿袭继承重复的民族图腾。近代以来,这一图腾表征的民风旧俗被西方启蒙文化所冲击,随着坚船利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31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购买前请先付费阅读,避免购买错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