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最新七年级上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专练十篇(及答案).docxVIP

2025最新七年级上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专练十篇(及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最新七年级上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专练十篇(及答案)

(一)《司马光砸缸》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题目部分:

1.选择题:“群儿戏于庭”中“于”的意思是()

A.在B.对于C.于是

2.填空题:故事中,其他孩子“众皆弃去”,而司马光的做法是__________。

3.判断题:这个故事主要赞扬了司马光的勇敢和果断。()

4.解答题:从这个故事中,你能学到司马光的什么品质?请简要说明。

答案:

1.A:“群儿戏于庭”翻译为“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于”在这里表示“在”的意思,所以选A。

2.持石击瓮破之:根据原文“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可知司马光的做法是拿石头砸破了水缸。

3.正确:当其他孩子都吓跑的时候,司马光没有慌张,而是果断地用石头砸破水缸救了同伴,体现了他的勇敢和果断。

4.能学到司马光沉着冷静、聪明机智、勇于救人的品质。在小伙伴不慎落入水缸,情况危急,其他孩子都惊慌逃跑时,司马光没有慌乱,而是冷静地想出办法,用石头砸破水缸救了孩子,可见其沉着冷静和聪明机智;他没有选择同其他孩子一样离开,而是积极想办法救人,体现了他勇于救人的精神。

(二)《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题目部分:

1.选择题:“尝与诸小儿游”中“尝”的意思是()

A.曾经B.品尝C.尝试

2.填空题:王戎判断“此必苦李”的依据是__________。

3.判断题:王戎不与其他孩子一起去摘李子是因为他胆小怕事。()

4.解答题:从王戎身上我们可以获得怎样的启示?

答案:

1.A:“尝与诸小儿游”翻译为“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尝”是“曾经”的意思,所以选A。

2.树在道边而多子:原文中王戎回答“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意思是李树长在路边却有这么多李子,所以推断是苦李。

3.错误:王戎不与其他孩子一起去摘李子是因为他通过观察思考,判断出李子是苦的,并不是因为胆小怕事。

4.我们要学习王戎善于观察、思考和推理的能力。生活中遇到事情不能盲目跟从,要冷静分析,通过合理的推理来得出结论,这样才能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就像王戎通过观察李树在道边却多子这一现象,推理出李子是苦的,而不是像其他孩子一样盲目去摘。

(三)《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题目部分:

1.选择题:“太祖欲知其斤重”中“欲”的意思是()

A.想要B.欲望C.需要

2.填空题:曹冲称象的方法是先把大象放在大船上,__________,然后称物以载之。

3.判断题:曹冲称象的故事说明他小时候就具有非凡的智慧和创新的思维。()

4.解答题:请简要说明曹冲称象的方法妙在哪里?

答案:

1.A:“太祖欲知其斤重”翻译为“曹操想要知道大象的重量”,“欲”是“想要”的意思,所以选A。

2.刻其水痕所至:根据原文“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可知先把大象放在大船上,然后刻下水位到达的痕迹。

3.正确:在大家都没有办法知道大象重量的时候,曹冲想出了巧妙的方法,将称大象转化为称和大象等重的物体,这体现了他非凡的智慧和创新思维。

4.曹冲称象的方法妙在他运用了等量代换的原理。由于直接称大象重量不可行,他巧妙地利用大船和水痕,把大象的重量转化为一堆可以称量的物体的重量。通过在船的同一吃水线位置,先后放上大象和其他物体,让它们产生相同的排水量,从而把难以解决的称大象问题转化为容易解决的称其他物体问题,化难为易,表现出了超越常人的智慧。

(四)《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题目部分:

1.选择题:“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中“闵”的意思是()

A.怜悯B.忧虑C.慰问

2.填空题:那个宋人的做法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

3.判断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顺应自然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4.解答题:请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揠苗助长”这个故事的理解。

答案:

1.B:“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翻译为“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闵”是“忧虑、担心”的意思,所以选B。

2.苗则槁矣:

文档评论(0)

小小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小小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