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九章
其他传统疗法;;第一节
其他传统疗法简介;一、中药鼻内吹药疗法
(一)鼻内吹药的治疗原理
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鼻子和心、肺是密切相关的。另一方面,鼻子和大脑也是相关的,陈士铎的《辨证录》中有“鼻窍通脑”之说。又因为肺能调节全身功能,所以吹鼻治疗不仅仅限于鼻腔综合征的治疗,还可以治疗各种全身性综合征,达到急救和治疗全身性疾病的目的。;(二)鼻内吹药疗法的特点
鼻腔呼吸区黏膜毛细血管丰富,能使药物很快地被吸收进入体循环,极大地提高鼻腔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所以鼻内吹药有药物用量小、吸收起效快、副作用少等特点。;(三)鼻内吹药疗法的操作
1.根据病情辨证选择药物,并将药物制成细末,吹前先用生理盐水擦洗鼻腔,然后用小竹子或纸筒将药物粉末进行喷涂或擤鼻子。
2.吹药的时候,患者用口呼气或暂时屏住呼吸,以防药物误入气管而引起咳嗽。
3.吹药时,患者应避免打喷嚏,以免喷出药粉,影响吹鼻药效。
4.如吹鼻后感觉严重不适,则需要停止治疗。;(四)鼻内吹药疗法的注意事项
1.治疗前排空鼻腔中的异物,以便让药物顺利进入,更好地发挥疗效。
2.吹药时风力不宜过大,同时患者嘴中含一口水(吹药时屏住呼吸),以防药物误入气管而引起咳嗽。
3.有颅内高压症状者禁用此法。;二、中药灌肠疗法
(一)灌肠疗法的治疗原理
1.中医学认为,大肠有传化糟粕,吸收部分水液的功能。灌入直肠的药液经过大肠吸收,中医认为肺与大肠互为表里,大肠吸收药物后可通过经脉上输于肺,而肺朝百脉,通过肺的作用使药物输布于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西医学认为,药物被直肠吸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直肠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进入大循环;另一种是通过直肠下静脉和肛门静脉,经髂内静脉绕过肝脏进入下腔静脉,然后进入大循环,其中淋巴组织也参与药物的吸收,进入机体循环的药物发挥全身治疗作用。;(二)中药灌肠疗法的特点
1.直接作用于患病部位,在病灶处直接发挥药效。
2.通过直肠中、下静脉丛吸收药物,可以绕开肝脏首过效应,提高生物利用度,避免肝损害。
3.药物不??过胃,可避开胃酸等消化液对药物的影响,同时也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三)中药灌肠疗法的操作
1.辨证选药后水煎成100ml左右,调和温度在39~40℃。
2.在肛管外面涂少量石蜡可起到润滑作用,以便插入时降低肛门及肠黏膜产生的刺激或损伤,然后将肛管插入肛门,深度根据所患疾病及病变部位的不同而定,一般为7~10cm,接着将已配置好的药液灌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灌入相应的灌肠液并保持一段时间。;(四)中药灌肠疗法的注意事项
1.妇女经期禁用。
2.灌肠以慢而均匀为原则,高龄患者速度更应缓慢,10秒至1分钟灌完为宜,药液温度为39~40℃为宜。
3.灌肠时应弯曲身体以提高臀部,使液体滞留在肠道内较长时间。
4.对疼痛敏感或有痔疮者,在肛门周围涂上润滑剂,以减轻疼痛和刺激。如果在灌肠过程中产生便意,则减缓进度,并慢慢适应,患者进行深呼吸,尽量延长药液在体内的时间,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三、耳穴压豆法
(一)耳穴压豆疗法的特点
简便易行:治疗用时时间短、操作简便。
无毒副作用。耳穴疗法没有给人体增加任何化学或生物物质,而是通过全息效应,调节人体脏腑、器官的功能,又被称为绿色疗法。;(二)耳穴压豆疗法的注意事项
1.耳部比较脆弱,有的患者对胶布过敏,故选择耳穴埋豆法时需谨慎。
2.部分患者因贴耳穴而出现耳部感染,一旦发现贴耳穴时耳部瘙痒,应即刻取下耳穴压豆,以免发生过敏反应。
3.部分患者对疼痛比较敏感,需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调整,如果疼痛不影响生活和睡眠则可暂时保留;如果疼痛影响到生活和睡眠,可将影响部位的耳穴压豆去除。
;(三)耳穴压豆疗法的禁忌证
1.严重心脏病患者不宜用此法,更不宜采用强刺激。
2.严重器质性疾病及伴有高度贫血者禁用。
3.外耳有明显炎症(如湿疹、溃疡、冻疮破溃等)者禁用。
4.妇女怀孕期间、月经期禁用。;四、中药涂擦
中药涂擦是将中药直接涂擦于患处,使药物通过体表毛窍投入经络、血脉,以达到温经通络、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散热止痛、祛瘀消肿等目的的治疗方法。
中药涂擦疗法的作用原理:中药涂擦法属于中医外治的范畴,通过涂擦并按摩刺激与其相关的经络穴位,可以起到行气活血、调和阴阳、温阳通络、改善微循环等的作用。;中药涂擦疗法的注意事项:
1.必要时需清洁局部皮肤。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需将瓶盖拧紧,防止挥发。
2.混悬液先摇匀再涂药。
3.霜剂需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透肌肤。
4.涂剂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
5.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婴幼儿忌用。
6.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发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净,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