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西岗区招聘社区工作者(3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docx

2025年西岗区招聘社区工作者(3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年西岗区招聘社区工作者(3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80题)

1、对大部分老百姓来说,人民币升值并没有太明显的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一些专家认为,人民币升值已经给中国消费者带来好处,比如,可以买到更便宜的外国商品,各种资产的价格都在增值。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也有一些中国老百姓因为人民币升值而面临着新的困难。这段话支持的主要观点是()。

A.人民币升值没有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

B.人民币升值给中国消费者带来了好处

C.人民币升值给中国消费者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坏处

D.老百姓根本不关注人民币是否升值

【答案】:C

【解析】“但是”前主要阐述人民币升值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但是”之后阐述的是人民币升值给人们带来的坏处,由此可知,文段包含人民币升值带给人们好处和坏处这两方面内容。

2、处理违法未成年人应遵循的原则是()。

A.惩罚为主,教育为辅

B.教育为主,挽救为辅

C.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D.惩罚为主,挽救为辅

【答案】:C

【解析】处理违法未成年人应遵循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这是因为未成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可教育性。对违法未成年人着重进行教育,旨在帮助他们认识错误、改正行为,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其能够重新融入社会并健康成长。惩罚只是辅助手段,用于让他们认识到行为的后果,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但并非主要目的。如果以惩罚为主,可能会给未成年人带来心理创伤,不利于其改过自新和未来发展;“挽救”并非处理违法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则表述中的规范用词,处理原则强调的是教育和惩罚之间的主次关系。所以正确原则是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3、如今,民营资本进入的领域日益广泛,中国经济活力不断增强。中国个体户总数已达5000多万户,全国一定比例的GDP、税收和就业岗位均来自民营企业。这表明:

A.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

B.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C.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公有制经济

D.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答案】:D

【解析】题干描述了民营资本进入领域增多,中国经济活力增强,个体户数量众多,且全国的GDP、税收和就业岗位很多来自民营企业,这体现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题中提到的民营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其在促进经济增长、带动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正说明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科技创新在题干中并未体现;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国有经济,并非非公有制经济;题干主要强调的是非公有制经济自身的作用,未涉及对公有制经济巩固的内容。所以正确观点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4、某大学在校园内进行道路整修,施工期间未设置道路整修警示标志,导致路过的学生受伤,对此应由()承担责任。

A.该学校

B.受害人自己

C.该学校和受害人

D.该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

【答案】:A

【解析】本题可依据《民法典》中关于公共场所或者道路上施工致害责任的相关规定来进行分析。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八条规定,在公共场所或者道路上挖掘、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造成他人损害,施工人不能证明已经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在本题中,学校在进行道路整修时,属于在公共场所施工,但没有设置道路整修警示标志,导致过路学生受伤,学校作为施工人未能履行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的义务,因此应当承担责任。受害人在正常过路的情况下,没有过错,不应该自己承担责任。学校是独立的责任主体,其上级主管部门并不直接对学校施工过程中的侵权行为承担责任。所以,应当由该学校承担责任。

5、古语提及:圣王之制,草木茂盛之时,斧斤不入山林,不使其夭折、不阻断生长;鼋鼍、鱼鳖、鳅鳝孕育之别时,罔罟、毒药不进湖泽,不使其夭折、不阻断生长。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机,五谷不绝而百姓有多余粮食;池塘、沼泽、河流,严格把握时令进行封禁,鱼鳖繁多而百姓有富余资用;砍伐培育不失时机,山林不荒芜而百姓有多余木材。这反映出我国古代历史文化中的()。

A.文明发展思想

B.生态文化

C.以人为本

D.相生相克

【答案】:B

【解析】题干古语强调圣王之制下,在草木生长、动物孕育之时不进行过度砍伐和捕捞,遵循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时节规律,对污池渊沼川泽等谨行时禁,从而使五谷不绝、鱼鳖优多、山林不童,百姓也有多余的食物、物资和木材。这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生态的尊重和合理利用,注重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反映出我国古代历史文化中的生态文化。文明发展思想范围过于宽泛,题干主要聚焦于生态方面,并非全面阐述文明发展;以人为本强调以人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1****66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