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民网广西分公司招聘记者3人信息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2025人民网广西分公司招聘记者3人信息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人民网广西分公司招聘记者3人信息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其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共30题)

1、这本书的________表多达四页A4纸,在同类型书籍里错误率算高的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刊误

??B:勘误

??C:错误

??D:失误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题干所填词语与“表”搭配,B项,“勘误表”是固定搭配且为专业用词,指一张印件内列有错误与改正栏目的单子,当选。

A项,“刊误”、C项,“错误”、D项,“失误”均搭配不当,排除。

故本题选B。

?

2、清代余云涣所撰与义府大堂联,通俗易懂,联曰:“不要百姓半元钱,原非异事;但问一官两千石,所造何功?”此联告诫官吏,不拿百姓半文钱是起码的为官之德,并非是什么特殊的事迹,重要的是要问一问享受着国家的俸禄做出了什么政绩。

对这段话的准确概括是:

??A:为政不在言中,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

??B:为官要一心为民,两袖清风,三思而行,四方太平

??C:为官既要廉政,还要勤政

??D:为官不光要廉政,还要勤政,要有功于民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分析文段。文段首先引出余云涣所写的对联,接着通过解释说明对联来点明文段观点,即“不拿百姓半文钱是起码的为官之德”,更重要的是“享受着国家的俸禄要做出政绩”。

对比选项。A项“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偏离重点,排除A项。B项“为官要一心为民,两袖清风,三思而行,四方太平”偏离重点,排除B项。C项“廉政”和“勤政”为并列关系,而文段更强调“享受着国家的俸禄要做出政绩”即“有功于民”,排除C项。D项为文段主要观点的同义替换。

故本题选D。

?

3、徐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对徐文长画雪竹,下面说法中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他画雪竹时,取材不限于一类竹子,因而能使人隐约感到全体竹子的形象

??B:他画的雪竹,满身处处有雪,枝干叶若隐若现

??C:他画的竹虚实结合,因而不像竹子

??D:他能用不好的笔,画出极为精绝的艺术珍品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徐渭画雪竹”在文段第一句出现,后面文段都是围绕“画雪竹”展开,应全文理解。

对比选项。B项对应“画雪竹……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符合文意。符合上述信息。

故本题选B。

【解析拓展】

A项:对应“画雪竹……绝不类竹,然后……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据此可知,使人隐约感到全体竹子形象是由于“罔非积雪”,而非取材。而且“绝不类竹”指的是绘画手法,开始时“不像竹”,而不是“一类竹”的意思,属于曲解文意。C项:“虚实结合”文中没有提及,属于无中生有,不符合文意。D项:文段中“瘦笔破笔燥笔断笔”指的是笔法,而非“不好的笔”,属于曲解文意。

?

?

4、自然界中电磁波波谱范围很广,以波长划分由短至长包括γ射线、X射线、UV光、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能被我们眼睛感受的可见光只占电磁波谱里很小的一部分,这是由视网膜感光细胞中的感光蛋白所固有的理化特性所决定的。不仅人类,在生物的进化历程中,尚未发现任何动物能够基于感光蛋白感知波长超过700纳米的红外线,更没有动物能够在大脑中形成红外线图像视觉。不过已有研究证实,个别动物,如部分蛇类,可以通过温度感知红外线。红外线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对其探测感知将帮助我们获取超过可见光谱范围的信息。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如何感知红外线

??B:自然界中的红外线

??C:人类为何看不到红外线

??D:探测红外线或将“看到”新世界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

文段开篇介绍了自然界中电磁波波谱范围广且按波长划分了不同类型,接下来指出由于固有的理化特性决定了人类的眼睛能感受的光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且对于动物来说感知红外线的波长有限更无法在脑中形成红外线图像视觉,然后通过转折词“不过”强调研究证明个别动物能通过温度来感知红外线,尾句点明观点,即对红外线的探测感知将帮助我们获取超过可见光谱范围的信息。因此,文段重点说明对红外线的探测感知或将打破人类现有眼睛所能感受的可见光范围,从而开拓新视野,对应D项。

A项:文段并未详细论述如何感知红外线,仅说明个别动物可以通过温度感知红外线,非重点,排除;

B项:文段重在说明探测红外线对人类的意义,而非对红外线本身概念的介绍,非重点,排除;

C项:“人类为何看不到红外线”为文段结论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故本题选D。

?

?

5、你不是担心没

文档评论(0)

171****5784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成都寰宇梦天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7MAD40XK44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