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小绿叶蝉绿色防控技术规程》.pdfVIP

《茶树小绿叶蝉绿色防控技术规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65.020.20

CCSB05

DB54

西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54/TXXXX—XXXX

茶树小绿叶蝉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

研究所、西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西藏农

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林芝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果树茶叶研究所、贵州大学、错那市农牧技术服务中心、宣城市种植业管理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云秋、冷杨、李天娇、隆英、张群峰、陈勋、蒋正中、姚新华、

边巴吉巴、陈核心、毛娟、李兆群、彭红、龚春梅、白娟、杨向德、刘树峰、唐美君、丹

增央措、王一君、范春捆、张海芳、陈卓、旺杰次仁,旦增央措。

茶树小绿叶蝉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茶树小绿叶蝉防控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茶树小绿叶蝉的防控措施、施

药人员防护措施、建立生产管理档案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茶区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控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应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5018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使用于本文件。

3.1

小绿叶蝉

小绿叶蝉属半翅目,叶蝉科的一类昆虫,小绿叶蝉分为茶小绿叶蝉和假眼小绿叶蝉两

种。其中以茶小绿叶蝉发生危害为主,发生普遍,全国各产茶省、自治区均有发生。

4小绿叶蝉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4.1

形态特征

小绿叶蝉成虫淡绿色至黄绿色,体长3mm~4mm,复眼灰褐色。前翅绿色半透明,后

翅无色透明。卵新月性,初产时乳白色,后渐变为淡绿色。若虫共5龄,体长2.0mm~2.2

mm.1龄若虫体乳白色,复眼突出明显,体大体纤细;2龄~3龄若虫体淡黄色,体节分明;

4龄~5龄若虫体淡绿色,翅芽明显可见。若虫除翅尚未形成外,体形和体色与成虫相似。

4.2

生活习性

小绿叶蝉以成虫越冬,1年发生9代~12代。翌年早春转暖时,成虫开始取食、补充营

养,陆续孕卵和分批产卵。卵散产于茶树嫩茎皮层与木质部之间。若虫大多栖息在嫩叶背

及嫩茎上,善爬行、畏光。茶园各虫态混杂,世代重叠。时晴时雨、留养及杂草丛生的茶

园有利于小绿叶蝉的发生。

4.3

危害症状

小绿叶蝉成虫和若虫通过刺吸嫩叶和嫩芽的汁液危害茶树,导致叶缘发黄、焦枯,逐

渐向内卷曲,形成典型的“黄卷叶”症状。受害叶片失去光泽,严重时整叶干枯脱落,芽头

生长停滞,出现红芽、瘦芽等,影响茶树正常生长和茶叶品质。危害通常发生在高温干旱

季节,7—9月为高发期,低海拔、通风不良、施氮过多的茶园更易爆发。若不及时防治,

虫口数量迅速增加,造成减产、品质下降。。

5防控措施

5.1防控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协调运用生态调控、理化诱杀、生物防治以及生

物农药等措施,控制害虫发生,当害虫达到防治指标,且未能有效控制时,应用高效低毒

水溶性化学农药,进行应急防治。农药使用应按照GB/T8321的规定执行。

5.2防控方法

5.2.1农业防治

5.2.1

文档评论(0)

小小的小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资料来源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312413300004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