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任务2:聆听朗诵。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任务活动整体把握,理清结构任务说明: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活动:学生自读课文,体会其中的含义,并划分层次。第一部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提出中心论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第二部分(先王有不忍……非恶其声而然也)举例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观点。第三部分(由是观之……智之端也)提出“四端”。第四部分(人之有是四端也……不足以事父母)点明“四端”的意义。环节03深度探究任务活动一疏通文意,品读内涵任务说明:文言文阅读把握关键字词的含义,疏通文意是读懂文章,体会情感和把握主旨的前提。在文言文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到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文人的生平经历,理解“义理”这一层面的重要内容。文本探究研读第一部分原文: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①不忍人:即怜爱别人。忍人,狠心对待别人。释义: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情。文本探究活动二:问题探究1.分析本部分的特点及作用。明确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论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心明确,言简意赅,并提纲挈领地引起下文的论证。2.我们该如何看待孟子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明确孟子是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3.这个观点体现了孟子的哪一个主张?明确性善论。研读第二部分原文: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⑧要誉:博取名誉,要同“邀”。⑨乡党:同乡。⑩非恶其声而然:并非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特殊句式: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判断句和状语后置句①运:运转,转动②所以:表原因③乍:突然、忽然。④孺子:多指幼儿、儿童。⑤怵惕:惊骇,恐惧。⑥恻隐:哀痛,怜悯。⑦内交:结交,“内”同“纳”。文本探究释义: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现在的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文本探究活动二:问题探究1.这一部分是怎样体现中心论点的?有何作用?明确通过举例论证的方法,拿古代君王治理国家和普通百姓的恻隐之心来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中心论点。为下文引出“四端”及仁政,做铺垫。研读第三部分原文: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①是:代词,这、此②之:补充音节,无实义③羞恶: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④辞让:谦逊推让⑤端:萌芽,发端。特殊句式:非人也、仁之端也判断句文本探究释义: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不可谓是真正的人;没有羞耻心,不可谓是真正的人;没有谦让心,不可谓是真正的人;没有是非心,不可谓是真正的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文本探究活动二:问题探究1.孟子认为人有“四端”指什么?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文本探究活动二:问题探究2.“四端”的内涵是什么?列举实例理解内涵。恻隐: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张定宇)羞恶:就是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看到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廉颇负荆请罪)辞让:就是谦逊推让。(孔融让梨)是非:就是能明辨是非。(布鲁诺坚持“日心说”而被烧死)研读第四部分原文:人之有是四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地理Word版.docx
- 江苏省南京徐州联盟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解析版).docx
- 江苏省南京镇江徐州联盟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原卷版).docx
- 江苏省盐城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考试(联考)物理(原卷版).docx
- 江苏省盐城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政治(原卷版).docx
- 江苏省盐城市实验高级中学 射阳县高级中学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解析版).docx
- 江苏省盐城市实验高级中学 射阳县高级中学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原卷版).docx
- 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解析版).docx
- 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原卷版).docx
- 江西省宜丰中学等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质量检测地理Word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