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医学.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风湿性心脏病医学演讲人:日期:

目录CATALOGUE02病理生理基础03临床诊断方法04内科治疗方案05外科干预指征06长期管理规范01疾病概述

01疾病概述PART

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HeartDisease,RHD)是指风湿热(RheumaticFever)侵犯心脏后所遗留的慢性心脏病变,主要累及心瓣膜,造成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最终引起心脏功能衰竭。定义风湿热是一种由咽喉部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反复发作的全身结缔组织炎症,主要累及关节、心脏、皮肤和皮下组织,偶尔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浆膜及肺、肾等内脏。其中心脏损害最为严重,慢性心脏病变是风湿热最重要的后遗症,也是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基础。发病机制0102定义与发病机制

风湿性心脏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但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以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更为多见。流行病学特征地域分布风湿性心脏病主要发生在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但成年人也可能发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但女性患者在青春期后和妊娠期发病率有所增加。人群特征风湿性心脏病通常在链球菌感染后2-4周发病,因此与链球菌感染的季节性相关。在温暖潮湿的季节和地区,链球菌感染更为常见,因此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发病季节

自然病程分期此期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心脏已受到损害,如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等。此期可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无症状期此期患者逐渐出现心悸、气促、乏力等症状,但症状较轻,常因感冒、劳累等因素加重。此期病情进展较快,可能出现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隐匿进展期此期患者症状明显加重,出现严重的心力衰竭表现,如呼吸困难、水肿等。此时心脏已明显扩大,心瓣膜损害严重,常需手术治疗以改善症状。此期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恶性循环期此期患者心力衰竭严重,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和恶病质等表现。此时治疗已难以逆转病情,患者常因心力衰竭而死亡。终末期

02病理生理基础PART

二尖瓣狭窄由于瓣膜增厚、钙化或粘连,导致瓣膜口狭窄,阻碍血液流通。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环或瓣膜本身病变,使瓣膜不能完全闭合,导致血液反流。主动脉瓣狭窄瓣膜口狭窄,阻碍血液从左心室流入主动脉,影响全身血液供应。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不能完全闭合,导致血液反流回左心室,增加心脏负担。瓣膜损害类型

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淤滞肺动脉高压心脏扩大心排血量减少瓣膜病变导致血液在心脏或大血管内流动缓慢,形成淤血,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长期血流动力学改变会导致心脏扩大,影响心脏功能,甚至导致心力衰竭。二尖瓣狭窄等瓣膜病变会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进而影响肺部血液循环。瓣膜病变严重时,心脏排血功能受损,导致心排血量减少,全身供血不足。

并发症形成机制心力衰竭心脏长期负担过重,导致心肌损伤和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等。心律失常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容易引发心律失常,如房颤、房室传导阻滞等。血栓栓塞血液淤滞和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能导致脑栓塞、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病变使心脏内膜受损,细菌容易在此生长繁殖,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进一步加重瓣膜损害。

03临床诊断方法PART

典型症状识别呼吸困难运动后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01胸痛与心肌缺血相关,常表现为运动或情绪激动时的胸痛或胸闷。02心悸心律不齐或心动过速,可感觉心脏跳动不适。03晕厥心排出量减少导致脑供血不足,出现晕厥或近似晕厥症状。04

心脏听诊特征心尖区可闻及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可伴有震颤。心音异常如二尖瓣开瓣音,提示二尖瓣狭窄伴有瓣膜钙化。如房颤,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患者。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提示肺动脉高压。额外心音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体征

影像学检查标准6px6px6px评估心脏各瓣膜病变程度,测量心腔大小和心功能。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形态变化,评估心脏大小和肺淤血情况。胸部X光检测心律失常,如房颤、房室传导阻滞等。心电图010302更准确地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尤其在复杂病例中。磁共振成像(MRI)04

04内科治疗方案PART

抗风湿药物应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具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可迅速缓解风湿活动,减轻心脏病变。但需注意其副作用,如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等。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可减轻关节肿痛、发热等症状,但需注意胃肠道出血、肾损害等副作用。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可抑制免疫反应,减少风湿活动对心脏的损害,但需密切监测药物副作用,如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123

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可减轻心脏负荷,缓解肺水肿和体循环淤血,改善心衰症状。心衰控制策略利尿剂如硝酸甘油、硝普钠等,可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脏功能。血管扩张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可抑制神经-体液调节,减少交感神经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