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ICS
ICS07.060A47
湖南省地方标准
DB43/T1359—2017
湖南酷暑凉夏判别指标
Discriminationindexoftheswelteringsummer
andcoolsummerinHunan
2017-12-14发布2018-02-15实施
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43/T1359—2017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酷暑凉夏判别指标 1
4酷暑凉夏判别方法 2
附录A(规范性附录) 3
附录B(资料性附录)酷暑强度等级判别阈值 4
附录C(资料性附录)凉夏强度等级判别阈值 8
DB43/T1359—2017
I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南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湖南省气候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廖玉芳、张剑明、段丽洁、郭凌曜、杜东升、欧阳也能。
DB43/T1359—2017
1
湖南酷暑凉夏判别指标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湖南酷暑凉夏的定义和判别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湖南酷暑凉夏监测评估及影响调查、气候预测与服务等。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气候平均值climaticnormal
气象要素30年或以上的平均值。
注:本标准根据WMO规定取最近三个年代的平均值作为气候平均值。如:2011~2020年期间的气候平均值取1981~2010年30年的平均值。
[GB/T20481—2006,定义2.11]2.2
平均气温meantemperatureofair
指某一段时间内,各次观测的气温的算术平均值。根据计算时间长短不同,有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季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等。单位是℃。
2.3
平均气温距平averagetemperatureanomaly
某一时段平均气温与对应时段气候平均值的差值。单位是℃。
2.4
日最高气温dailymaximumtemperature
指1日中气温的最高值。单位是℃。
2.5
高温日数hightemperaturedays
指某一段时间内,日最高气温≥35℃的日数。单位是天。
2.6
夏季summer
北半球通常定义6~8月为夏季。
2.7
核密度估计法kerneldensityestimation
核密度估计法是在概率论中用来估计未知的密度函数,属于非参数检验方法之一,可以用来进行阈值确定。其具体计算方法见附录A。
3酷暑凉夏判别指标
3.1酷暑指标
2
a)夏季平均气温距平;DB43/T1359—2017
a)夏季平均气温距平;
b)夏季高温日数;
c)酷暑强度指数(IHot):夏季日最高气温(TM)高于35℃的累积值,即TMi≥35。
3.2凉夏指标
a)夏季平均气温距平;
b)夏季日平均气温≤26℃日数;
c)凉夏强度指数(ICool):夏季日平均气温(T)低于26℃的累积值,即
4酷暑凉夏判别方法
4.1基于夏季平均气温距平及夏季高温日数(夏季平均气温距平及夏季日平均气温≤26℃日数)判别国家气象观测站所在县市区某年夏季是否存在酷暑(凉夏),基于酷暑(凉夏)强度指数采用核密度估计法确立阈值判别酷暑(凉夏)强度等级。
4.2基于省内达到酷暑(凉夏)标准的县市区数采用核密度估计法确立阈值判别是否属全省酷暑(凉夏)。
4.3阈值计算方法
县市区酷暑凉夏强度判别阈值:建立某县市区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历年酷暑(凉夏)强度指数IHot(ICool)序列,采用核密度估计法确立酷暑(凉夏)等级划分阈值IHot10%、IHot5%(ICool10%、ICool5%)。
全省酷暑(凉夏)及强度判别阈值:建立湖南1961-2010年历年出现酷暑(凉夏)县市区数序列,采用核密度估计法确立全省酷暑(凉夏)的判别阈值;计算1961-2010年历年全省达到重度酷暑(凉夏)强度的县市区数(SHot、SCool),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建立全省酷暑(凉夏)强度等级划分阈值,见表1。
4.4酷暑(凉夏)判别
县市区和全省酷暑凉夏判别方法见表1,其中县市区酷暑强度判别阈值见附录B、凉夏强度判别阈值见附录C。
表1县市区和全省酷暑凉夏判别方法
酷暑
凉夏
县市区
全省
县市区
全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43∕T 1378-2017 两型家禽养殖.docx
- DB43∕T 1371-2017 瓜类蔬菜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docx
- DB43∕T 1369-2017 茄果类蔬菜番茄斑萎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docx
- DB43∕T 1367-2017 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docx
- DB43∕T 1366-2017 番茄抗番茄花叶病毒病鉴定技术规程.docx
- DB43∕T 1363-2017 茄子早春大棚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43∕T 1362.6-2017 永州特色菜 第6部分:永州盘龙鳝鱼.docx
- DB43∕T 1362.2-2017 永州特色菜 第2部分:永州喝螺.docx
- DB43∕T 1361-2017 地名数据元规范.docx
- DB43∕T 1354-2017 湿地松种子生活力分级.docx
- DB43∕T 1349-2017 茶园冬季绿肥间作技术规程.docx
- DB43∕T 1346-2017 制造行业分布式数控(DNC)系统安全技术要求.docx
- DB43∕T 1345-2017 农业产业扶贫培训规范.docx
- DB43∕T 1337.1-2017 地理标志产品长乐甜酒 第1部分:生产技术.docx
- DB43∕T 1334-2017 芋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ocx
- DB43∕T 1333-2017 水稻种子催芽机.docx
- DB43∕T 1332-2017 牲猪栏养设备.docx
- DB43∕T 1328-2017 殡葬服务规范.docx
- DB43∕T 1326-2017 户外电子显示屏升降系统验收指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