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2025年中考第三次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2025年中考第三次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pagenumberpagenumber页,共NUMPAGESnumberofpagesnumberofpages页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2025年中考第三次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班级开展“文化旅游在河南”主题学习活动,你所在的小组搜集整理了一些材料,请你完善。

1.小组成员想用下面这段文字介绍开封清明上河园,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共4分)

清明上河园,一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园林,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漫步其中,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瞥见北宋时期的繁华胜景。一踏入园区,便可见富丽堂①_____(皇煌)的建筑群。红墙绿瓦,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古代工匠的精②_______(湛堪)技艺,每一座建筑都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让人不禁为之震撼。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读音。(2分)

承载()瞥()见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

2.小组成员梳理了洛阳的文化经济发展史,请你根据提示,将时间轴上的空缺信息补充完整。(4分)

约3800年前,在洛阳地区诞生了二里头文化,以最早的城市干道网、最早的宫城和宫室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群等诸多之最,开启了中国王朝文明的序幕。1900多年前,班超从洛阳启程,直驰地中海东岸,自西汉末年起中断了半个多世纪的丝绸之路重新开通,连接了中国与外国的文化和经济,使得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此明驼宛马,络绎不绝。公元605年,大运河开凿,南来北往的货物和客商在东都洛阳汇聚,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东南辐射的南北水运网。公元690年,武则天定都洛阳,改洛阳为神都,洛阳城文化辉煌灿烂,这里学者云集,文人荟萃,是各种艺术大放光彩的乐园。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头,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小组成员找到了关于华夏神木博物馆的介绍文字,中间几句的顺序有待推敲。请你选出排列最恰当的一项。()(3分)

古人云:“家有乌木半方,胜过财宝一箱。”在河南省濮阳市东北庄杂技文化园区的华夏神木博物馆里,,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乌木、金丝楠木艺术品雕像,形态优美,令人惊叹。馆内分为西区和东区:

;。,。。

①目前这个品种的金丝楠木已绝种,而这根“东方神木”在濮阳栖身,将再现它的王者风范②东区则介绍了濮阳独特的西水坡文化,游客可以看到最纯正的上古祭祀文化③这根金丝楠乌木上布满了金丝楠乌木中最稀少珍贵的花纹——龙胆纹④西区主要介绍有关乌木的文化价值及科学价值⑤金丝楠展厅里陈列着该馆的“镇馆之宝”——长达24.5米的金丝楠乌木

A.②④⑤③①

B.④②①⑤③

C.②④①⑤③

D.④②⑤③①

4.小组成员想为新县革命纪念地简介材料配一幅宣传图,有A、B两幅备选图。你建议选择哪一幅?请结合画面内容,简要说明理由。(4分)

河南新县,位于绵绵起伏的八百里大别山腹地。新县革命纪念地包括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鄂豫皖军委、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烈士陵园、箭厂河革命旧址等革命遗址。革命战争年代,新县是黄麻起义策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所在地、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中心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落脚地,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红军主力部队,走出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98位将军和干部。全县有365处革命遗迹,每一处都是一个革命故事,都是一段红色历史,都是一曲英雄赞歌。

5.小组成员围绕活动主题写了一段感言,请你将空缺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8分)

游河南,点燃诗情。游安阳殷墟,看考古出土的甲骨残片,心头升起“折戟沉沙铁未销,①_______”(杜牧《赤壁》)的探究冲动;逛清明上河园,园内络绎不绝的老人和孩子们好不快乐,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笔下“②______,③_____”(《桃花源记》)的祥和景象;赏云台山美景,碧潭柳浪,鸟语花香,会有白居易的“④_____,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一般的恋恋不舍。

观诗文,寻觅深情。河南还是诗文名家的故乡。生活在巩义的杜甫用“⑤___,⑥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自己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伟大精神;老家洛阳的王湾用“⑦_____,⑧____”(《次北固山下》)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