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5年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向社会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其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共30题)
1、对熊猫体内所有可能与食物选择和消化相关的基因的研究分析显示,熊猫拥有一个典型的肉食动物用来合成一系列消化酶的所有基因。进一步比对熊猫基因组与其他肉食动物基因组的差异,研究人员又发现了另一个奇妙之处。众所周知,甜、咸、酸、苦、鲜是5种基本味觉,但熊猫的味觉感受器基因与狗的相比,虽然在苦味的感觉上似乎略胜一筹,但负责感受鲜味的T1R1基因,却因为发生移码突变而变成了“假基因”。此前的研究表明,T1R1基因和T1R3基因是决定一种动物能否感受到鲜味的关键基因。这一基因的缺失,使得熊猫即使不闻韶乐,也不知肉味。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T1R1基因发生移码突变使得熊猫变为“素食主义者”
??B:熊猫的味觉感受基因组与狗的基因组十分接近
??C:熊猫体内具有各种用来消化肉食的消化酶
??D:动物能否感觉到鲜味是以T1R1基因和T1R3基因为决定性因素的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
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辨析选项。A项,对应“这一基因的缺失,使得熊猫即使不闻韶乐,也不知肉味”,只是“不知肉味”,而不是变为“素食主义者”,排除A项。B项,对应“众所周知,甜、咸、酸、苦、鲜是5种基本味觉,但熊猫的味觉感受器基因与狗的相比,虽然在苦味的感觉上似乎略胜一筹,但负责感受鲜味的T1R1基因,却因为发生移码突变而变成了‘假基因’”,味觉感受基因组有五种,文段只说了苦和鲜,“十分接近”表述有误,排除B项。C项,对应“熊猫拥有一个典型的肉食动物用来合成一系列消化酶的所有基因”,是拥有“所有基因”而不是“消化酶”,排除C项。D项,对应“T1R1基因和T1R3基因是决定一种动物能否感受到鲜味的关键基因”,与原文表述一致,D项正确。
故本题选D。
?
?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千里之堤,愦于蚁穴
??B:十年奋斗,夙愿得尝
??C:三峡重峦叠嶂,气势雄伟
??D: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燥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分析A项,A项“愦于蚁穴”的“愦”应改为“溃”。
分析B项,“夙愿得尝”的“尝”应改为“偿”。
分析C项,书写正确没有错别字。
分析D项,D项“毁于急燥”的“燥”应改为“躁”。
故本题选C。
【解析拓展】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意思是千里长的大堤,往往因蚂蚁洞穴而崩溃,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夙愿得偿:一个人生前或以前的愿望得到满足。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急躁:碰到不称心的事情激动不安。
?
3、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校里出现了从前没有的空前学习热潮,同学之间的学习风气明显更好
??B:初涉文坛,她的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C:目前见诸于文学的教育理论就有600多种,像情感教育、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等,但真正能够用于教育实践并改变教育现状的理论却非常匮乏
??D:地震发生之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防止发生余震造成新的人员损失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D项语句表达通顺,句意明确,没有语病,当选。
A项,“从前没有的”与“空前”语意重复,改正方法为删去“从前没有的”或者“空前”,排除;B项,“第一部”与“处女作”语义重复,应改为“第一部作品”或者删除“第一部”,故排除;C项,“诸”包含“于”的意思,语意重复,应删除“于”,故排除。
故本题选D。
?
4、徐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对徐文长画雪竹,下面说法中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他画雪竹时,取材不限于一类竹子,因而能使人隐约感到全体竹子的形象
??B:他画的雪竹,满身处处有雪,枝干叶若隐若现
??C:他画的竹虚实结合,因而不像竹子
??D:他能用不好的笔,画出极为精绝的艺术珍品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徐渭画雪竹”在文段第一句出现,后面文段都是围绕“画雪竹”展开,应全文理解。
对比选项。B项对应“画雪竹……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符合文意。符合上述信息。
故本题选B。
【解析拓展】
A项:对应“画雪竹……绝不类竹,然后……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据此可知,使人隐约感到全体竹子形象是由于“罔非积雪”,而非取材。而且“绝不类竹”指的是绘画手法,开始时“不像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