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开县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docx

2023年开县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3年开县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历年真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附件说明的规范写法是()。

A.写明附件的发文机关即可

B.写明附件的主要内容

C.写明附件的份数

D.写明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

【答案】:D

【解析】附件说明是公文正文下对附件有关事项进行说明的文字,规范写法是写明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只写明附件的发文机关,不能明确具体附件内容;写明附件的主要内容过于笼统,不便于准确对应附件;写明附件份数只是附件的一个数量信息,不能完整规范表示附件情况。所以规范写法是写明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

2、张某与范某存在仇怨,于是伺机报复。某一天,张某得知范某独自在家,便携带匕首前往范某家,途中突然腹部疼痛,随后返回家中。张某的这一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

B.犯罪预备

C.犯意表示

D.不构成犯罪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犯罪形态和相关概念的理解。首先来看犯意表示,它仅仅是犯罪意图的单纯流露,没有实施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而本题中张某身带匕首向范家走去,已经有了危害社会的准备行为,并非单纯的犯意表示。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其关键在于“自动性”,而张某是因为突发腹痛这一意志以外的原因才返回家中,并非自动放弃犯罪,所以不属于犯罪中止。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张某得知范某一人在家,身带匕首向范家走去,这一行为是在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匕首),并且制造了接近犯罪对象(前往范家)的条件,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腹痛)未能着手实施犯罪,符合犯罪预备的特征。张某已经有了为犯罪做准备的行为,并非不构成犯罪。综上,张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3、以下发文字号正确的一项是()。

A.国办﹝2015﹞8号

B.国办发﹝2015﹞08号

C.国办发﹝2015﹞8号

D.国办﹝2015﹞第8号

【答案】:C

【解析】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发文顺序号不加“第”字,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在阿拉伯数字后加“号”字。选项中国办是发文机关代字,年份是2015,发文顺序号是8。正确写法应该是发文机关代字后加“发”字,年份用六角括号,发文顺序号不编虚位,所以正确的发文字号应是国办发〔2015〕8号。

4、甲携带刀具前往乙家,意图趁乙不备将其杀害,但乙当天恰好不在家,致使甲未能得逞。这是()。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答案】:A

【解析】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齐备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本题中,甲带刀到乙家,打算乘乙不备杀死乙,说明甲已经着手实施犯罪行为。但乙当天正好不在家,甲没有成功杀害乙,这是由于甲意志以外的原因(乙不在家)导致犯罪未能得逞,符合犯罪未遂的特征。所以该情形属于犯罪未遂。

5、在我国各民族团结坚如磐石的形势下,任何企图分裂破坏的敌对活动都注定会以彻底失败告终。我国各民族能够“团结坚如磐石”,原因在于我国()。①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根本上铲除了民族压迫与歧视的阶级根源②已消除了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存在的差异③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我国各民族能够“团结坚如磐石”,原因包括多个方面。首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国家性质铲除了民族压迫与歧视的阶级根源,为各民族团结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使得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往和合作。其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障。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另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能被消除。不同民族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风俗等,这些差异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只有承认差异,才能更好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637142147337d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