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改革与发展“十五五”规划.docx

财政改革与发展“十五五”规划.docx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财政改革与发展“十五五”规划

本规划根据《中共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上级财政部门要求和市财政工作实际编制,主要分析财政经济发展形势,阐明“十五五”时期全市财政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主要任务和重要举措,助力加快建设美丽、率先实现绿色崛起。

一、“十五五”时期市财政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四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异常艰巨的财政工作任务,特别是2025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财政部门克难奋进、担当作为,各项财政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2017年和2019年,两次获得国务院通报表彰和资金奖励,2019年被人社部、财政部授予“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1.坚持以“政”领“财”,财政工作政治属性得到彰显。坚持和加强党对财政工作的全面领导,扎实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把准财政方向,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折不扣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系统谋划提出预算安排建议,优化财政政策供给,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切实扛牢财政服务和财力保障的政治责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积极投身作风建设年、落实年、担当年、攻坚年活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建设忠诚干净担当财政干部队伍。在伟大的抗疫斗争中,财政部门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千方百计做好财力保障,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2.财政收入质量显著提升,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十四五”时期,全市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2202.2亿元,

较“十二五”增长39.6%;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391.4亿元,较“十二五”增长36.8%。财政收入规模居全省第二、汉江流域同类城市第一。财政收入质量提升明显,全市地方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从“十二五”期末的62%上升至“十四五”期末的78%,提升16个百分点。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十四五”时期,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3337亿元,

较“十二五”增长71.2%。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始终保持在75%以上。实现了财政“提质效、保位次、作贡献”的目标。

3.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是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市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60.87亿元、统筹整合使用各级财政涉农资金492.9亿元、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亿元以上。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强化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促进了减贫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二是聚焦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开好“前门”、严堵“后门”,堵疏结合,不断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体系,截至“十四五”末,全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731.59亿元,占政府债务总限额758亿元的96.52%,风险总体可控。三是聚焦生态文明建设,支持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市统筹安排财政资金95.9亿元,其中,市本级投入44.5亿元,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率先在全省实现市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覆盖,中心城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垃圾分类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均完成省考核指标。

4.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提质增效。落实减税降费和惠企纾困政策,全市新增减税降费167.8亿元,市本级累计安排各类惠企奖补资金61亿元,有力支持了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在稳定市场信心和稳就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积极争取扩大政府有效投资,“十四五”时期,争取新增政府债券404.42亿元,落地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37个、总投资471亿元,一大

批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的落地提速,有力拉动了投资,促进了生产和消费。积极争取中央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对冲疫情影响,争取抗疫特别国债29亿元,集中用于89个公共卫生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全市财政科技支出121.5亿元,较“十二五”增长1.27倍,培育了发展新动能。围绕“万亿工业强市”建设,创新财政支持方式,着力支持十大重点工程和十大产业链建设工程,促进了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显著提高。用好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支持,支持缓解小微企业、“三农”主体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5.坚持稳步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

文档评论(0)

写材料找小刘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助理研究员持证人

专注于公文写作、机关材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2月14日上传了助理研究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