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龙母传说起源新探
蒋明智
〔中山大学中文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一、悦城龙母传说的主要内容和故事类型
1.主要内容
《南越志》所记《端溪温媪》故事最为完备:
昔有温氏媪者,端溪人也。居常涧中,捕鱼以资日给。忽于水侧遇一卵,其大如斗,乃将归,置器中。经十许日,有一物,如守宫,长尺许,穿卵而出。因任其去留。稍长二尺,便能入水捕鱼,日得十余头。稍长五尺许,得鱼渐多。常游波水,萦回媪侧。媪后治鱼,误断其尾,遂逡巡而去。数年乃还,媪见其辉色炳耀,谓曰:“龙子今复来也?”因盘旋游戏,亲驯如初。秦始皇闻之,曰:“此龙子也,朕德之所致。”乃使以元圭之礼聘媪。媪恋土,不以为乐,至始兴江,去端溪千余里,龙辄引船还,不逾夕,至本所,如此数四,使者惧而卒,止不能召媪。媪殒,瘗于江阴,龙子常为大波至墓侧,萦浪转沙以成坟,人谓之掘尾龙。今人谓船为龙掘尾,即此也。
故事类型
我认为可以把悦城龙母传说作为一个独立的故事类型来看待,把它归为“掘尾龙祭母”故事类型更为适宜。其情节单元如下:
〔1〕龙母在岸边拾得巨卵。
〔2〕从巨卵里孵出一条守宫。
〔3〕龙母误断守宫尾巴,守宫逡巡而去;多年后回来,守宫变为龙子。
〔4〕秦始皇聘娶龙母,无功而返。
〔5〕龙母卒,龙子拥沙成坟葬母,来时风雨相随。
二、悦城龙母传说的最早记载问题
1.容肇祖〔1897-1984〕的观点:
容肇祖在《德庆龙母传说的演变》一文中认为,龙母传说的成立期主要在唐代的一百年间。其见诸记载的,最早是唐刘恂〔生卒年不详〕《岭表录异》里的《悦城龙母》:
温媪者,即康州悦城县霜妇也,绩布为业。尝于野岸拾菜,见沙草中有五卵,遂收归,置绩筐中。不数日,忽见五小蛇,壳一斑四青。遂送于江次,固无意望报也。媪常濯浣于江边。忽一日,见鱼在水跳跃,戏于媪前。自尔为常,渐有知者。乡里咸谓之龙母,敬而事之,或询以灾福,亦言多征应。自是媪亦渐丰足。朝廷知之,遣使征入京师。至全义岭,有疾,却返悦城而卒。乡里共葬之江东岸。忽一夕,天地冥晦,风雨随作。及明,已移其冢,并四面草木,悉移于西岸矣。
2.我的观点:
〔1〕比《岭表录异》记载要早的,在唐代就有卢肇〔818-?〕的《阅城君庙记》。
〔2〕再往前追溯,在唐代,李景休(生卒年不详)和赵令那么(生卒年不详)在碑刻中所记录的龙母传说,又比《阅城君庙记》早。
〔3〕自宋代《太平寰宇记》到清代《渊鉴类函》,其中所引《南越志》之《端溪温媪》具有内容的一致性和历史的连续性,可以形成“证据链”,从而证明,南北朝时期沈怀远所著《南越志》记有《端溪温媪》是可信的。
〔4〕再往前追溯,晋代顾微〔孙吴至西晋时人,具体生卒年不详〕在《广州记》中,就已提到了悦城龙母的传说,惜原文亦已佚。唐代白居易〔772—846〕在《白氏六帖事类集》“程溪浦口”引顾微《广州记》曰:“程溪浦口有蒲母养龙,列〔应为“裂”——笔者注〕断其尾,因呼掘龙,时人见之,那么土境大丰而利涉之。”
〔5〕《广州记》所记“龙掘见,境大丰”的传说,与《南越志》所记“掘尾龙祭母”的传说,是龙母传说中两个不同的故事类型。这说明至少在西晋,龙母传说已形成了不同的异文。由于顾微和沈怀远都是外地人,他们到岭南后才将龙母传说记录成不同的文本,因而,在这以前,龙母传说在民间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口头讲述过程是毫无疑问的。
三、龙母传说的起源
1.艾伯华的观点
艾伯华认为龙母传说来源于《华阳国志》所记的九隆神话:
哀牢夷者,其先有妇人名沙壶,居于牢山。尝捕鱼中,触沉木假设有感,因怀妊,十月,产子男十人。后沉木化为龙,出水上。沙壶忽闻龙语曰:“假设为我生子,今悉何在?”九子见惊走,独小子不能去,背龙而坐,龙而舐之。其母鸟语,谓背为九,谓坐为隆,因名子曰九隆。及后长大,诸兄以九隆能为父所舐而黠,遂共推以为王。后哀牢山下有一夫一妇,皆生十女子,九隆兄弟皆娶以为妻,后渐相滋长。种人皆刻画其身,象龙文,衣皆着尾。九隆死,世世相继。乃分置小王,往往邑居,散在溪谷。绝域荒外,山川阻深,生人以来,未尝交通中国。
九隆神话的情节单元可以归纳为:
〔1〕龙母触沉木有感生十龙。
〔2〕九隆陪龙父坐,因此被推选为王。
〔3〕十龙妻十女,生子皆画龙纹,着龙尾。
〔4〕九隆死,世代相继。
很明显,这是圣王传说的遗留,与悦城龙母属于不同的故事类型。
2.刘守华的观点
〔1〕刘守华认为,龙母传说的早期形态是晋代大文学家陶潜所撰《搜神后记》中的《蛟子》:
长沙有人,忘其姓名,家住江边。有女子,渚次浣衣,觉身中有异,后不以为患,遂妊身。生三物,皆如鲸鱼。女以己所生,甚怜异之。乃着澡盘水中养之。经三月,此物遂大,乃是蛟子。各有字:大者为“当洪”,次者为“破阻”,小者为“扑岸”。天暴雨水,三蛟一时俱去,遂失所在。后天欲雨,此物辄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IEC_61373-1999(中文版).pdf VIP
- 院内获得性Tdp防治2010专家共识解读课件.ppt VIP
- 2024年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招聘笔试真题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全国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等奖《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docx VIP
- 京牌指标出租合同范本7篇.docx VIP
- IPD职责说明[汇编].pdf VIP
- 2025年最新的BRCGS包装材料全球标准第7版全套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pdf
-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pptx VIP
- 2024年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 水—— 促进繁荣与和平 执行摘要.docx VIP
- 人大附中--早培班--初试--真题-语文.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