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设计体系构建.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市政工程设计体系构建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目录

02

道路工程设计

01

总体规划设计

03

给排水系统设计

04

管线综合设计

05

景观配套设计

06

工程实施管理

01

PART

总体规划设计

城市功能分区原则

功能分区明确

资源共享

交通便利

环境协调

按照城市功能需求,划分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确保各区域互不干扰。

各功能分区之间应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减少交通拥堵和出行时间。

合理布局公共设施和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

城市功能分区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交通流量预测模型

出行生成预测

出行分布预测

交通方式选择

交通分配预测

根据城市规划、人口分布、土地利用等因素,预测各区域出行生成量。

将出行生成量分配到各交通小区,预测各小区之间的出行分布。

根据出行距离、出行目的等因素,预测人们选择不同交通方式的比例。

将各种交通方式的出行量分配到城市路网上,预测各路段的交通流量。

地下交通设施

包括地铁、地下通道、地下停车场等,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地下公共设施

包括地下商场、地下文化设施等,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

地下市政设施

包括地下管线、排水系统等,保障城市正常运行。

地下空间环境控制

确保地下空间的通风、采光、防灾等条件,提高地下空间的环境质量。

地下空间开发策略

02

PART

道路工程设计

断面结构技术标准

机动车道宽度

根据车流量、车型和车速确定机动车道宽度,确保车辆通行顺畅和安全。

非机动车道设置

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需求设置非机动车道,保障非机动车的行驶安全和舒适度。

人行道宽度与设施

合理确定人行道宽度,设置无障碍设施、绿化带和公共设施,满足行人需求。

排水设施设计

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道路排水畅通,防止积水和反光。

交叉口优化方案

信号灯控制

行人过街设施

渠化设计

公共交通优先

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特点,设置合理的信号灯控制方案,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

通过合理设置交通岛、导向车道和交通标志,引导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

设置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和斑马线等行人过街设施,保障行人安全和过街需求。

优化公共交通车辆进出口和停靠站设置,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效率和吸引力。

慢行系统衔接设计

步行道连续性

自行车道布局

慢行优先措施

衔接公共交通

确保步行道连续、无障碍,与周边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相衔接,方便行人出行和休闲。

根据道路条件和自行车出行需求,合理布局自行车道,保障骑行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采用交通宁静化措施,如限速、限行、设置慢行专用道等,提高慢行交通的优先权。

优化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的换乘衔接,减少换乘距离和时间,提高出行效率。

03

PART

给排水系统设计

管网水力计算模型

根据城市用水量预测和管道布局,计算管道中的流量、流速和压力。

管道流量计算

根据水力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水泵型号和扬程,确保供水压力稳定。

水泵选型

通过调整管道直径、布局和供水压力等参数,优化管网水力性能,降低能耗。

管网优化

雨污分流实施方案

雨水收集与处理

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进行初步处理后用于城市绿化、道路清洗等。

01

污水排放与处理

建立污水排放管道系统,将污水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

02

分流改造

对现有合流制排水管道进行改造,实现雨污分流,减少污水处理厂的负担。

03

海绵城市技术应用

排水防涝系统

构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系统,确保在暴雨时能够及时排除积水,防止内涝。

03

采用透水铺装、雨水渗井等技术,提高雨水渗透能力,补充地下水。

02

渗透与蓄存技术

雨水滞留与利用

通过建设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设施,增加城市雨水滞留能力,减少雨水径流。

01

04

PART

管线综合设计

地下管线碰撞检测

采用空间网格、包围盒、扫描体等算法,实现管线碰撞的准确检测。

碰撞检测算法

碰撞检测精度

碰撞结果处理

提高检测精度,避免管线之间的冲突和干扰,确保管线的正常运行。

对碰撞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调整管线布局和设计,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根据管线的重要性和数量,确定管廊的结构形式和尺寸,确保管线的安全和维护方便。

管廊结构设计

合理规划管廊的布局和走向,避免管线之间的冲突和交叉,提高管线的运行效率。

管廊布局规划

考虑管廊的防水、防爆、防腐蚀等方面的要求,确保管廊内管线的安全运行。

管廊安全防护

综合管廊建设标准

BIM技术协同应用

BIM模型建立

利用BIM技术建立管线模型,实现管线的三维可视化,方便设计、施工和维护。

01

BIM协同设计

通过BIM平台实现各专业之间的协同设计,避免信息孤岛和设计冲突,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02

BIM数据管理

对BIM模型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为管线的运行和维护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03

05

PART

文档评论(0)

ml157762839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