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二下历史期中冲刺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为专家依据考古遗存绘制的位于良渚文化核心区的复原图,其中高台基址占整个良渚城址面积的十分之一。这反映出当时良渚()
A.宫殿建筑具有礼制色彩 B.王权专制的国家形态
C.阶级阶层分化比较明显 D.邦国林立的文明形态
2.在红山文化晚期墓葬遗址中,处于中心的大墓“唯玉为葬”,周围墓葬的玉器数量和规格明显较中心大墓低,玉已经成为红山社会划分等级的重要器类,起到了“以等邦国”的作用。据此可知,该时期的红山文化()
A.专制王权已经出现 B.已经进入王朝时代
C.具有早期文明特征 D.出现完整礼制体系
3.商朝以前,中原地区礼节中的标准坐姿是“跽坐”(即屈膝跪坐),而山东东夷地区则流行更为舒适的“蹲踞”。随着商王朝的征服,“跽坐”行为逐渐向周边传播,至中商时期已在东夷地区普及。这反映出()
A.军事征服促进了文化认同 B.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征
C.尊卑有序的礼仪规范形成 D.中原地区的文明程度更高
4.西周、春秋时期,贵族初次相见或有要事相见,来宾都要手执一定的礼物“挚”(一作“贽”),称“贽见礼”。下表是文献中有关这一礼节的记载。这反映出“贽见礼”()
其挚,三公执壁,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厄
《周礼·夏宫》
凡挚,天子鬯(招待贵宾的香酒),诸侯圭,卿羔,大夫雁,士雉
《礼记·曲礼》
A.蕴含着民主的文化因素 B.扩大了周王室财政来源
C.意在维护贵族内部关系 D.缓和了各诸侯国间矛盾
5.有学者认为,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分封世袭制有过冲击,但以战功裂土封王仍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即便在经过商鞅变法、改革最彻底的秦国和以后的秦朝,这种观念也十分普遍。秦国的郡县制是战国七雄中最完善的,其他六国并未普遍实行。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分封是维护统治的最佳选择 B.郡县制不符合历史潮流
C.郡国并行制符合特定历史环境 D.中央集权制度是大势所趋
6.探究秦朝短命而亡是历代的热点话题。以下是不同时代文人的观点。影响以下历史认识
的主导因素是()
作者
观点
出处
贾谊
(前200—前168年)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秦论》
杜牧
(803—852年)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阿房宫赋》
苏轼
(1037—1101年)
“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只能骤至富强,亦召怨天下”
《上神宗皇帝书》
A.思想认同B.史料来源C.研究视角D.主观动机
7.汉武帝元封年间,桑弘羊为治粟都尉,主张“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各往往县置均输盐铁官”;并在京师置平准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这可用于说明
A.交通为社会治理提供便利 B.王国问题依然存在
C.国家力图掌握市场主导权 D.政府经济职能完善
8.汉初,诸侯王墓葬形制效仿帝陵,随葬品中有大量的礼器、宴饮用的饮食器和生活杂器。西汉中期之后,其墓葬规模变小,随葬品尤其是兵器数量明显减少。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B.郡国并行体制瓦解
C社会经济出现衰退 D.节葬主张得到践行
9.据银雀山汉墓竹简《田法》记载:战国时期农村家庭状况分为上家七口、中家六口、下家五口。《孟子》中也有百亩之田可以养活“八口之家”“五口之家”的说法。战国时期农村家庭规模呈现上述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
A.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 B.国家户籍管理的需要
C.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D.政府增加收入的需要
10.自商鞅变法后,秦治下的子民都采用了小家庭的居住模式以避免重税。西汉后期,这种情况逐渐改变,到东汉,小家庭与大家庭互相嵌套的居住模式形成。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户籍赋税制度的变化 B.儒家伦理观念的影响
C.应对边患的必然选择 D.适应小农经济的需要
11.考古工作者在湖北当阳县发掘了两座东汉画像石墓。随葬品中有大量的铜钱,有成组的用陶烧制的建筑模型、农夫俑、武士俑、灶、井、兽、狗、鸡、鸭等,还出土了与武士形象相同的执耜农夫俑。这反映了,当时()
A.耕作技术的进步 B.贫富分化的加剧
C.庄园经济的发展 D.基层治理的加强
12.据《后汉书》记载,汉代庄园主“世善农稼,好货殖”“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同时他们以货币形式向国家交纳财产税、酒税、盐铁税。据此可推断()
A.庄园经济内部的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