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ICS64.020.40B65
DB43
湖南省地方标准
DB43/T1649—2019
长株潭地区风景游憩林建设技术指南
TechnicalGuidelinesforScenicRecreationalForestConstruction
inChangsha-Zhuzhou-XiangtanArea
2019-09-10发布2019-12-10实施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43/T1649—2019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风景游憩林类型 1
5建设思路 2
6建设原则 2
7建设技术 2
8规划设计 3
9树种选择 3
10树种配置 4
11栽植技术 5
12抚育管护 6
13检查验收 6
14档案管理 7
附录A(资料性附录)不同类型风景游憩林建设主要适宜树种表 8
附录B(资料性附录)风景游憩林建设调查表 15
DB43/T1649—2019
I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湖南省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湖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桃江县林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廖菊阳、刘艳、何友军、李巧云、吴林世、朱颖芳、周岚、陈丹霞、杨杰、宋胤、张娟、伍俊鹏、彭春良。
DB43/T1649—2019
1
长株潭地区风景游憩林建设技术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长株潭地区风景游憩林的建设思路、建设原则、规划设计、树种选择与配置、造林技术、抚育管护、检查验收和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长株潭地区的风景游憩林建设与经营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1516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
GB/T18337.3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LY/T1607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长株潭地区Changsha-Zhuzhou-XiangtanArea
长株潭地区位于湖南省中东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3.2
风景游憩林recreationalforest
具有满足审美和综合游憩功能需求的森林。
4风景游憩林类型
按建设范围与功能的侧重不同划分为:
4.1山地丘陵风景游憩林
在山地丘陵坡面上,自然环境良好,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游憩功能的森林。
4.2公园风景游憩林
位于各类公园中,以改善生态景观、美化人居环境、提供休闲和游憩场所为主体功能的森林。
DB43/T1649—2019
2
4.3道路风景游憩林
位于各级公路、立交桥、街道等两侧,能保护和改善道路周边生态环境,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森林。
4.4水岸风景游憩林
位于江、河、湖泊等水体沿岸,具有生态防护和游憩功能的森林。
4.5乡村风景游憩林
位于村内或村庄附近,以绿化美化为主,具有一定的生产和游憩功能的森林。
5建设思路
风景游憩林的建设应以生态美学和生态经济学原则为指导,遵循生态性、地域性、保护性的基本原则,采用封育、改造和更新的方法,以美化、彩化、香化为主要目的,建设能满足人们审美需求和综合游憩功能的风景游憩林。
6建设原则
6.1生态性原则
建设应实现生态景观功能和游憩功能相结合,促进和改善生态环境。
6.2地域性原则
建设应根据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以乡土树种为主,新优外来树种为辅,构建有地域特色的风景游憩林。
6.3保护性原则
建设应在保护好现有植被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以自然演替为主,人工促进为辅,使森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物种基因保存、生态平衡保持等方面持续地发挥功能。
7建设技术
7.1封育
7.1.1适用对象
生态位重要、立地条件差,具有形成风景游憩林的目标树种幼林,或具备天然更新能力的母树分布的森林。
7.1.2封育方法
采取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天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T_CSPSTC 126-2023 桥梁工程信息模型交付技术规范.docx
- T_CSPSTC 124-2023 钢箱梁步履式顶推施工技术规程.docx
- T_CHINCA 4-2024 对外承包工程企业ESG管理指引.docx
- T_CECWA 7001-2024 工程建设焊接绿色施工技术规程.docx
- T_CECWA 5004-2023 T_CSCS 050-2023 钢结构焊工技能评定标准.docx
- T_CDHA 19-2024 供热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docx
- T_CCIA 0020-2024 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双承诺.docx
- T_CASS 001-2024 建筑材料和设备评价指标体系.docx
- T_CASA 0008-2022 工程勘察土工试验室建设与管理标准.docx
- T_CASA 0007-2022 特细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ocx
- DB43∕T 1624-2019 有机苗菜 上海青苗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43∕T 1623-2019 有机苗菜 奶白菜苗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43∕T 1622-2019 有机苗菜 芥蓝苗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43∕T 1621-2019 有机苗菜 蕹菜苗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43∕T 1620-2019 有机苗菜 苋菜苗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43∕T 1619-2019 有机苗菜 菜心苗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43∕T 1616-2019 有机苗菜 萝卜苗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43∕T 1609-2019 杏鲍菇瓶栽技术规程.docx
- DB43∕T 1608-2019 基于优良度的马尾松种子质量分级.docx
- DB43∕T 1607-2019 龙脑樟栽培技术规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