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复习 _ 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本实验: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

2025中考复习 _ 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本实验: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中考复习|九年级化学下册

课本实验: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金属材料

实验目的:探究金属与合金硬度差

现象:在纯铜表面出现划痕

结论:黄铜的硬度大于纯铜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活动与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现象:

1)铜表面无明显变化

2)铁钉表面出现少量气泡

3)锌粒表面出现大量气泡

4)镁条立即冒出大量气体

结论:氢后的金属不能和酸反应生成H2,氢前的金属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活动性MgZnFeCu

【活动与探究】

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操作:铝丝要先用砂纸打磨(去除表面Al2O3薄膜),浸入硫酸铜

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操作: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

现象:铜丝表面附着白色固体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结论:铜比镁活跃泼

化学方程式:

Cu+2AgNO3=Cu(NO3)2+2Ag

溶液中,片刻后取出。

现象:

铝丝表面附着红色固体,

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结论:铝比铜活泼

化学方程式:

2Al+3CuSO4=Al2(SO4)3+3Cu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高温条件:酒精喷灯,酒精灯+网罩

工业炼铁的原理:

加热仪器为:酒精喷灯,

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是否生成CO2

现象:红色固体变为黑色固体,同时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分析:氧化铁粉末为红色,变成的黑色

粉末是铁粉。

特别注意尾气的处理:一氧化碳有剧毒,会使空气受污染,必须把未反应的CO燃烧转变成无污染的CO2

【活动与探究】

探究目标:钢铁生锈的条件

设计原理:控制变量(燃烧条件)

实验准备:铁钉要打磨干净(无锈)

蒸馏水要煮沸,冷却(去除溶解的气体)

试管甲试管乙试管丙

至室温。

用品:植物油、棉花和干燥剂氯化钙

要点:试管乙中的植物油的作用:隔绝空气,防止氧气溶入水中试管丙中干燥剂的作用:去除空气中的水蒸气

连续观察约一周。

结论: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更容易生锈(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

→菜单获取资料即可

检测练习题

【一】为完成“研究钢铁防护的方法”的实践性作业,学习小组查得资料:钢铁膜化处理是钢铁防护的重要方法,其目的是在钢铁表面形成致密、均匀的保护膜。检验膜的抗腐蚀性能要做“滴铜实验”,即往钢铁表面滴加含硫酸铜的腐蚀剂,60s后钢铁表面才出现红色物质,表明抗腐蚀性能达标,且越迟出现红色物质的越好。请和小组同学使用某种膜化剂开展如下研究。

I.验证膜的抗腐蚀性能

【实验1】将有膜化和未膜化的薄钢片分别进行滴铜实验,有膜化的薄钢片出现红色物质的时间明显推迟。

(1)出现红色物质的原因是Fe+CuSO4=FeSO4+Cu(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有膜化的薄钢片出现红色物质的时间明显推迟,其原因是腐蚀剂将致密保护膜破坏需要一定的时间。

Ⅱ.探究膜化条件对膜层外观的影响

【实验2】其他条件相同时,将薄钢片放入pH=3、不同温度的膜化剂中浸泡20min,观察钢片表面形成的膜层外观。结果如下:

温度℃

50

60

70

80

膜层外观

粗糙

致密、均匀

致密、均匀

粗糙

【实验3】已知pH≥3.5时,膜化剂不稳定。其他条件相同时,将薄钢片放入60℃、不同pH的膜化剂中浸泡20min,观察钢片表面形成的膜层外观。结果如下:

pH

1.5

2.0

2.5

3.0

膜层外观

易脱落

粗糙

致密、均匀

致密、均匀

(3)实验3的目的是探究不同pH的膜化剂对膜层外观的影响。 (4)根据实验2、实验3的结果,膜层外观符合要求的温度、pH的范围依次为60-70℃、2.5~3.0。

Ⅲ.确定抗腐蚀性能较好的膜化条件

【实验4】依次选取实验2、实验3膜层外观符合要求的钢片进行对比实验,分别确定适宜的温度、pH。

(5)实验4中,确定适宜温度的实验方案是取60℃、70℃膜化处理后的钢片,分别进行滴铜实验,观察并记录钢片表面从滴入腐蚀剂到开始出现红色物质的时间。

IV.实践反思 (6)反思上述实践活动,提出一个关于钢铁膜化处理可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答:膜化剂浓度对钢铁膜化处理效果有何影响。

需要空白+答案+可编辑版本→菜

文档评论(0)

您的专属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知识就是力量。祝您成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