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用忠诚和勤奋担当起党支部书记的职责
余杭,用忠诚和担当书写文化新篇章
9月25日,龙腾盛世——XX市农村文化礼堂百龙喜迎十九大展演活动在余杭举行余杭乡村故事会故事员詹海洁获首届XX省民间故事会最高奖映山红奖越剧《汉兴未央》入选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7年,塘栖原创民间舞蹈《枇杷鼓》参加亚洲舞蹈艺术节获舞蹈大赛团体金奖文化礼堂传统礼仪——中泰竹笛拜师礼“我们余杭人”文化大会启动仪式上,余杭文化人讲余杭《章太炎全集》出版研讨会在京举行
余杭文脉,源远流长。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源远流长的运河文化、蜚声海外的径山禅茶文化,共同构筑了余杭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积淀。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在这里得以证实,江南水乡文化在这里遍地开花,民间古典艺术文明在这里丰富和升华。余杭书香传世,人文荟萃,名人辈出。三国名将凌统在这里叱咤风云;唐代“茶圣”陆羽在这里著述《茶经》;五代高僧文益在这里顿悟,成为中国禅宗五大家之一“法眼宗”之祖;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在这里用传世巨著《梦溪笔谈》树起了“中国科学史的坐标”;“一代儒宗、国学大师”章太炎在这里出生,22年的余杭生活,奠定了他一生的学识和思想;金石书法大师吴昌硕在这里挥毫泼墨、谱写华章……于是,余杭便拥有了一个美誉——文化之邦。“文化之邦”的美誉,是余杭优秀人文精神的基因,是经济社会发展不竭的动力源泉,为余杭人提供了文化滋养、精神食粮,提高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幸福感、自豪感。携“文化之邦”之美誉,百万余杭儿女正沿着先贤们铺就的文明之路,努力打造现代都市文明,建设都市文化名区,一个“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文化力与生产力和谐互动、事业繁荣与产业兴旺相得益彰”的文化余杭日益凸现。保护与利用并重历史与现代文明交相呼应在京杭大运河余杭段上,有一座造型秀丽的七孔石拱桥——广济桥。在桥面的几处石板上,依稀可见彼时筑桥工匠们用于闲暇消遣所雕琢的棋盘。这些久远的印记任凭岁月流转,仍向世人诉说着运河和古镇塘栖的过往。2014年6月,大运河申遗成功。广济桥作为余杭段的遗产点之一,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今,余杭又朝另一条申遗之路——良渚遗址申遗继续前进。良渚古城,5000年历史,从1936年发现到现在不断发掘已经80余年。良渚古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于2012年初全面启动。今年,良渚古城遗址申遗范围明确了将“良渚古城+瑶山遗址+11条水坝”作为遗址申遗范围,申遗面积从原先的9.1平方公里扩展到遗产区14.3平方公里和缓冲区101.5平方公里。3月10日,余杭区召开良渚遗址申遗和良渚文化国家公园建设动员誓师大会,申遗工作全面启动;3月28日,良管委向国家文物局上报《申遗文本》,良渚古城遗址申报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正式进入申报流程。在6月的XX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上,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列入大会报告,省委书记车俊在报告中指出:“支持良渚古城遗址申遗,进一步延续浙江文脉。”这又将良渚申遗工作推向了一个新高潮。目前,余杭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也已开建,就在良渚古城的核心区域,总面积9.09平方公里,相当于1299个世界杯足球场那么大。未来的遗址公园,将集中保留恢复大量良渚先民最早选择聚居的自然高地、良渚文化中后期人工堆筑的台墩式聚落。古城外围区域,保留大部分湿地、水域、部分小型古祭坛。还会有一条东西向宽约200米,南北长约1100米的“s”形南北向大绿带,游客可通过水、陆两条线路,或步行或泛舟游览良渚遗址。有了它,不但可以保护展示良渚遗址及其环境风貌,未来也将成为杭州城北的后花园。余杭是文物资源大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保单位11处,省历史文化名镇1处,省历史文化名村1处。自2010年起,余杭坚持实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截至目前共修缮各类文保单位、文保点260余处。对文物资源的保护利用,有力地推动了产业发展,比如塘栖依托运河遗产,大力发展旅游业,小城市试点多年考核全省前列。自2006年,“余杭滚灯”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始,目前余杭已经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个,国家级5个,省级名录项目22个和一大批市级、区级名录,处于全省前列。余杭清水丝绵作为“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之一,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与此同时,余杭还将“余杭滚灯”、“五常十八般武艺”、“仁和高头竹马”等一批优秀非遗项目打造成文化传播品牌。传承与创新并行文化力与生产力和谐互动文化的传承离不开热爱家乡文化、为家乡文化作出贡献的人,今年7月,“知书明理美丽余杭——‘我们余杭人’文化大会”正式启动。大会从今年4月开始筹备以来,组委会摄制组用镜头记录余杭文化、用方言呈现余杭历史,踏遍余杭山水、寻古迹、访人文,将最美好的余杭用镜头记录了下来。本次文化大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