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孔子故事试题及答案大全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孔子名什么?
A.丘B.轲C.翟
答案:A
2.孔子是哪国人?
A.齐国B.鲁国C.楚国
答案:B
3.孔子弟子中贤达者有多少人?
A.72B.82C.92
答案:A
4.下列哪部著作是孔子整理的?
A.《左传》B.《论语》C.《诗经》
答案:C
5.孔子曾向谁问礼?
A.孟子B.老子C.庄子
答案:B
6.孔子办学主张是什么?
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两者都是
答案:A
7.孔子最欣赏的弟子是?
A.子路B.颜回C.子贡
答案:B
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后面一句是?
A.三十而立B.四十不惑C.五十知天命
答案:A
9.孔子在几岁时开始周游列国?
A.50B.55C.60
答案:B
10.以下哪个不是孔子的教育思想?
A.学而不思则罔B.兼爱非攻C.温故而知新
答案:B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以下属于孔子弟子的有()
A.子路B.子贡C.子夏D.子产
答案:ABC
2.下列哪些是孔子整理修订的典籍()
A.《尚书》B.《礼记》C.《乐》D.《春秋》
答案:ABCD
3.孔子教育理念包含()
A.因材施教B.启发诱导C.言传身教D.无为而治
答案:ABC
4.孔子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
A.品德B.学识C.才艺D.武功
答案:ABC
5.以下哪些故事与孔子有关()
A.韦编三绝B.孟母三迁C.苛政猛于虎D.囊萤映雪
答案:AC
6.孔子认为的君子品德有()
A.仁B.义C.礼D.智
答案:ABCD
7.以下出自《论语》的有()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答案:AC
8.孔子周游列国去过的国家有()
A.卫国B.陈国C.蔡国D.秦国
答案:ABC
9.孔子对音乐有很高造诣,涉及的音乐相关有()
A.击磬B.鼓瑟C.学韶乐D.编钟
答案:ABC
10.下列哪些体现孔子的思想()
A.和为贵B.中庸之道C.性善论D.为政以德
答案:ABD
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答案:对
2.孔子一生都在各国顺利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答案:错
3.《论语》是孔子所著。()
答案:错
4.孔子认为“仁”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答案:对
5.孔子没有收过女弟子。()
答案:对
6.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就被各国广泛采纳。()
答案:错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的教育方法。()
答案:对
8.孔子认为有才华比有品德更重要。()
答案:错
9.孔子在晚年回到鲁国专心著书讲学。()
答案:对
10.孔子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答案:对
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孔子“因材施教”的含义。
答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能力、性格等,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发挥学生优势,促进其成长。
2.说说“韦编三绝”体现了孔子怎样的精神?
答案:体现孔子勤奋好学、对知识的极度渴望与钻研精神。为读《周易》把编竹简的皮绳多次磨断,足见其用心。
3.孔子“仁”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答案:“仁”的核心是爱人,即关心、爱护他人。倡导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包容、友善,通过道德修养实现和谐。
4.孔子办学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打破当时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使更多人有受教育机会。传播知识与思想,培养众多人才,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
讨论题(每题5分,共4题)
1.结合现代教育,谈谈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价值。
答案:“有教无类”在现代仍具重要价值。它倡导教育公平,不论出身贫富、地位高低,人人都应享有教育权。促使教育普及,提高全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
2.孔子思想对当今社会人际关系有何启示?
答案:孔子倡导的“仁”“礼”等思想启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以礼待人,遵守道德规范,用宽容、友善态度化解矛盾,构建和谐关系。
3.说说孔子周游列国对其思想形成的影响。
答案:周游列国让孔子开阔视野,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风俗等。丰富人生阅历,使其思想更成熟。看到各国乱象,坚定推行仁政理想,完善教育、政治等思想体系。
4.如何在当代传承和弘扬孔子思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