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械自动化成为当今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回到中国古代,回到电还未发明的时代,中国就已经有了自动化的雏形,这些发明创造领先世界。但可惜这些科技发明仅仅是昙花一现,有的成为西方科技的灵感来源,而有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让我们看看中国古代的自动化技术。
《列子·汤问》中记载工匠偃师向周穆王进献歌舞机器人的故事。周穆王西游昆仑,在回国的途中,遇到一位请求献艺的工匠偃师。周穆王问他:“若有何能?”偃师回答说他已经造了一件东西,想让穆王观赏。周穆王说:“日以俱来,吾与若俱观之。”第二天,偃师带了一个“人”来拜见穆王。穆王问他带来的是谁。偃师回答说是他造的倡优“机器人”。随后穆王便召来盛姬等嫔妃一同观看表演。但表演快结束的时候,这个歌舞“机器人”竟然对穆王身边的嫔妃暗送秋波。穆王大怒,立刻就想诛杀偃师。偃师大惊失色,立即把歌舞机器人拆开给穆王看,里面就是用皮革、木头、树脂、漆做的。穆王感叹道:“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
周穆王像
偃师制作的歌舞“机器人”其实只是虚构出来的,作者将人的情感神态动作赋予给木头做的人,看起来其和现代机器人相比更加智能先进。但这只是当时人对木头人的幻想。抛开幻想的机器人,看看真实存在的“机器人”。
指南车模型
古代车辆导航“机器人”——指南车。指南车,与靠地磁感应的指南针不同,它不用磁性,而是利用齿轮传动系统和离合装置来指定方向。其原理就是利用两轮的差速和行星轮来指定方向不动。来抛开古史传说,指南车的发明应该是在西汉。《西京杂记》中记载:“司南车,驾四,中道。”后来东汉时期的张衡、三国时期的马钧、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等都复原过。《魏略》记载:“使博士马钧作司南车,水转百戏。”而关于指南车的具体构造记载在宋朝。《宋史·舆服志》记载了燕肃、吴德仁制造指南车,并详细记载了齿轮的直径、周长和控制齿轮离合的方法。其制造的指南车“左右后辕各小轮一,无齿,系竹亶并索在左右轴上,遇右转使右辕小轮触落右轮,若左转使左辕小轮触落左轮。”指南车成为汉代到宋代帝王出行的仪仗车之一。
记里鼓车模型
古代车辆里程记录“机器人”——记里鼓车。记里鼓车,车行一里,车上的小木人就敲一次鼓。其利用了齿轮差动原理,即车轮始终与齿轮同时转动,齿轮之间的传动形成一套减速系统,而最后一个齿轮在车行一里的时期刚好转动一周,齿轮引动小木人击鼓一次。记里鼓车由汉代的记道车发展而来,关于记道车最早的记载是《西京杂记》中“记道车,驾四,中道。”在《宋史·舆服志》记载卢道隆制作的记里鼓车。记里鼓车“其中平轮转一周,车行一里,下一层木人击鼓;上平轮转一周,车行十里,上一层木人击镯”来记里程。车上有8个齿轮,共285齿,“递相钩锁,犬牙相制,周而复始”达到重复记里的功能。记里鼓车同样也是汉代到宋代帝王出行的仪仗车之一。
走马灯是中国古代传统节令玩具,也是仙音烛、转鹭灯等这类具备灯影流动功能的灯的统称,大约在宋朝走马灯进入人们的生活之中。走马灯之所以可以自动转动,是因为其利用空气动力的原理。在走马灯中点亮灯烛,加热灯筒中的空气。被加热的空气体积膨胀,密度减少,在灯筒内徐徐上升,推动上端的叶轮转动,从而带动中心轴和剪纸人马一同转动。热空气从上端散出,而冷空气从下端补充进来,循环往复,灯烛不灭,走马灯不停。这些纸人纸马的影子投影到灯壁上。从外面来看,就好像是人马奔跑,循环追逐。走马灯的发明离不开人们对空气热力的发现。西汉时期的《淮南子万毕术》记载:“取鸡子,去其汁,燃艾火纳卵中,疾风,因举之飞。”说的是拿蛋壳,然后在里面燃烧艾草,蛋壳顺风可以飞起来,这里就是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南宋范成大诗云:“映光鱼隐见,转影骑纵横。”展现了走马灯转动的情形。
关于走马灯最早的记载在《西京杂记》中,其中说到:“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作蟠螭以口衔灯。灯燃。鳞甲皆动。”点亮灯之后,甚至还有铜人奏乐,但是“吹息亦不复见。”这里记载的青玉五枝灯很有可能就是走马灯的一种,点燃灯之后,鳞甲皆动可能就是灯影旋转的结果。后来宋代《清异录》中记载有仙音烛,说的是唐朝的同昌公主死后,唐德宗赐仙音烛给安国寺,来追悼公主。这个仙音烛它“其状如高层露台,杂宝为之,花鸟皆玲珑,台上安烛。”点燃灯后“玲珑皆动,丁当清妙”,灯灭后声响便消失。仙音烛声音可能是内部铃铛旋转而产生的。走马灯是中国古代人民对空气流动原理的伟大发现,但其产生原因更多的却是人们对生活乐趣的追求。
古代的天文历法,因其可以预示天象,进而与祸福吉凶相联系,所以一直以来受到帝王们的重视。拥有一部可靠的历法成为帝王追求的目标。由于想对历法有准确并直观的观测,中国古代的日历报时机械自动钟应运而生。唐玄宗时期,因为唐高宗时期李淳风所编写的《麟德历》有误,所以唐玄宗诏令一行和梁令瓒编写新历法,并制造了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WST406-2024临床血液检验常用项目分析质量标准.pptx VIP
- SH_T 3115-2024《石油化工管式炉轻质浇注料衬里工程技术规范》.pdf VIP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pptx VIP
- 总平图制图规范.docx VIP
- 项目回填土工程施工关键技术要求.pdf
- T_CEPPEA 5006.5-2021工程总承包项目文件收集与档案整理规范 第5部分:光伏发电工程.pdf VIP
- T CEPPEA 5006.3-2021 工程总承包项目文件收集与档案整理规范 第3部分:电网工程.docx VIP
- 通风空调安装安全教育试卷及答案.doc
- 三年级新生测试卷二(三年级数学考试卷).doc VIP
- 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性盐耗综合症的诊治.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