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语文(三).pdfVIP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语文(三).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三)

语文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春节申遗成功、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昭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了深入了解中华文

化,某中学举办“走进文化遗产”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春节:团圆与希望的传承

在岁月长河里,春节是中国人心底永不tuì色的文化胎记,承载着团圆期盼、民俗温度

与对生活的美好祈愿。2024年,“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人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份荣耀,是世界对中华年俗魅力的认可,更是我们传承文化

根脉的新起点。“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春节作为全年最隆重、最热闹且象征团圆和希

望的节日,在国人心中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2.用正楷准确、规范抄写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2分)

3.春节申遗成功,也让更多的传统年俗走进我们的视野。请从贴春联、放鞭炮等年俗中任选

一种,简要介绍其文化内涵。(2分)

中轴线:都城秩序的杰作

①“北京中轴线”代表了世界城市历史中的一种特有类型,其所体现的中国传统都城规

划理论和“中”“和”哲学思想,为世界城市规划史作出了重要贡献。

②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数量达到59项,这一数字__甲__(A.惊天动地B.举世瞩目)。

③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乙(A.举行B.施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

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④当我们凝视北京中轴线,看到的是历史的脉络、文化的根基,它是都城秩序的杰作,

更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守护中轴线,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文化根脉。

4.从语段括号内为甲、乙两处选择适合语境的词语。(2分)

5.上述语段排序不当,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排序最恰当的一项(2分)

A.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③②①④D.①②③④

6.同学们要为“中轴线:都城秩序的杰作”语段配图,你认为哪一幅更合适,请简述理由。

(3分)

古诗文:千年文脉的回响

古诗文里,藏着文化遗产的千年回响,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遗产见证家

国情怀,杜甫在《春望》中,以“____①____,家书抵万金”写战火连月、家书珍贵,道

尽乱世思亲的厚重;文化遗产留存自然哲思,王湾《次北固山下》“____②____,_____③_____”,

于江春潮头,暗喻新旧交替的永恒规律;文化遗产传递精神气节,《论语十二章》中“____

④____,____⑤_____”,以简洁之语,立下君子坚守道义的人生标尺。

7.将语段中的古诗文补充完整。(5分)

结语

同学们,“走进文化遗产”主题学习活动,让我们领略了春节、北京中轴线、古诗文的

魅力。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精神的密码,承载着先人对天地的敬畏、

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永恒追求。走进文化遗产,触摸千年时光的厚重肌理;走进文化遗产,

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语境,仿照画波浪线句子在语段横线处写一句话。(2分)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9—12题。(11分)

【甲】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

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试卷课件免费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本人专注于初中语数英科的试题收集,并免费分享给有需要的的同学们。如果有个别试卷出现侵权行为,请联系本人,告知试卷全称,本人将下架删除,敬请谅解!!!!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1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