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法学 教案 刘旺洪-第10--19章 审计法律程序 ---社会审计法律制度.pdf

审计法学 教案 刘旺洪-第10--19章 审计法律程序 ---社会审计法律制度.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目录

绪论1

第一编审计法基本理论

第一章审计法概论19

第二章审计法的价值和功能48

第三章中国审计法的历史发展63

第四章国际审计组织法律制度84

第五章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审计法律制度115

第六章审计法律关系134

第七章审计法律体系152

第二编审计法基本制度

第八章审计法律主体167

第九章审计法律行为181

第十章审计法律程序203

第十一章审计证据制度227

第十二章审计法律责任249

第十三章审计法律救济265

第三编专门审计法律制度

第十四章公共资金审计法律制度293

第十五章国有资产审计法律制度313

第十六章国有资源审计制度334

第十七章经济责任审计法律制度355

第十八章内部审计法律制度379

第十九章社会审计法律制度391

参考文献420

第十章审计法律程序

【导读】正当审计程序是正当法律程序在审计法领域的自然延伸和必然要求,

对于保障审计结果公正,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维护审计法律关系各

方面的权益,更好地实现审计职能具有重要的价值。将正当审计程序视为审计程序

规范化的一个衡量标准,贯穿国家审计程序从准备、实施到报告的全部阶段,有助于

发挥审计监督权的作用,促进民生、维护经济安全,实现法治的理想。审计质量控制

是保证审计质量,防止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权威的重要途径。审计质量控制属于审计

程序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审计过程的最终归属。

【关键词】审计程序;审计计划;质量控制

现代法学理论中特别强调和重视程序正义的概念,因为“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

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我国的审计法有专门的关于审计程序的

规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中

也提出,要“明确各项审计应遵循的具体标准和程序,提高审计的规范性”。审计的

法律程序涉及审计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合法性和效率性问题。目前在我国,审

计法大体属于行政法范畴,因此审计法中所涉及的法律程序应符合行政法律程序的

一般特征。

第一节审计与正当法律程序

一、审计法律程序的含义

审计法律程序是指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工作环节、步骤和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

合乎逻辑的接替和轮序关系。广义的审计程序是指审计法对审计工作流程整体过

程所包含的工作步骤和顺序的系统性设定,包括了国家审计程序、社会审计程序和

内部审计程序,本书审计程序一般指的是国家审计程序,国家审计程序一般包括准备、

实施和报告三个主要阶段。狭义的审计程序则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项目的具

体工作中所采取的审计方法、方法和环节的有机结合。

二、审计与正当法律程序的作用

(一)研究审计程序是学习审计法的必要内容

程序正义就是要实现正当法律程序,法治不仅需要具备程序法律制度,而且程序

能体现正义的价值追求,如民主、平等、中立、公开、救济等。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大法官杰克逊就认为,程序的公平、合理是自由的内在本质,如果有可能的话,人们宁

可选择通过公正的程序实施一项暴力的实体法,也不愿意选择通过不公正的程序实

施一项较为宽容的实体法。程序正义将程序的公正、合理视为与裁判结果的公正、

合理具有同等的价值和意义。在我国的法律发展史中,历来贯穿“重实体,轻程序”

的观念,强调法律程序的独立价值,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程序法治的一般原理无疑适用于审计法领域,审计法治同样要求程序正义,审计

的公正性不仅仅是指审计结果的公正,更应当包含审计程序的公正。因此,正当法律

程序的一系列内在价值,如民主、平等、中立、公开、可救济性等应当实现于审计

工作之始终。现行法律体系之下,程序法主要可分为民事程序法、刑事程序法和行

政程序法。在我国,《审计法》属于行政法范畴,而审计机关亦属于行政机关,因此审

计法律程序与行政法律程序存在密切的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精品资料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014505000006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