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39·
日本语学研究日语教育与日··
汉日语邀请信的语用特征分析
北京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王晓
[摘要]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对比分析了汉日语邀请信中“邀请”言语行为的展开方式和语用策略。通过分析,得出在邀请信中汉语和日语呈现出类似的展开方式,但是在具体策略的使用上存在差异。关于核心行为语,汉语出现最多的是直接邀请策略,日语更多使用间接邀请策略。关于起始行为语,汉语使用最多的是称呼语,日语中出现最多的是问候。关于辅助行为语,出现最多的是描述事件和补充信息两种策略,其次汉语中多用夸耀益处和说明理由,而日语中多用表示感情和消除疑虑。
[关键词]邀请信言语行为语用特征展开方式语用策略
1.引言
邀请信是邀请客人参加各种活动的信函,从语用学角度来说,可以视作一种书面的“邀请”言语行为。这次通过网络①和生活中的收集,选取了汉日语邀请信各30篇进行对比分析。本次考察的对象只限于商务邀请信,邀请方为组织,受邀方为组织或个人。
本文将从语用学角度,对比研究汉日语邀请信中的“邀请”言语行为的实现形式,包括邀请展开的方式以及各部分所使用的语用策略。
2.先行研究
“邀请”是很常见的一种言语行为,相对于汉语使用“邀请”,日语研究界除了使用「誘い」之外,也有研究者在相同的意思上使用「勧誘」一词。但是姬野(1998)指出,「勧誘」包含了「誘い」和「勧め」两方面的意思,因此为了避免混淆,作为和汉语的“邀请”相对应的概念,本研究使用「誘い」一词②。
①汉语的语料主要选自/,日语语料主要选自http://www.google.co.jp/。
②虽然在本研究中作为术语使用「誘い」一词,但是也会借鉴有关「勧誘」的先行研究。
日第教育与日本学日本语学研究
·40·
Searle(1969)将“邀请”归入“指令类”(directive)①言语行为范畴,Brownしevinson
(1987)②将邀请视为一种可能威胁到被邀请者负面面子③的言语行为。但都没有对“邀请”给出具体的定义。
先行研究表明,不同的研究者对于“邀请”的定义不尽相同,主要是在“邀请行为的受益方”是哪一方上存在争议。有的认为是双方受益(鄭2007);有的认为是使其中一方或双方受益(朱2007);有的认为是受邀方受益(李·曹2011);有的则不提哪一方受益,只强调是双方共同进行某个行为(ザトラウスキー1993,森山2002,山岡2008,黄2011)。笔者针对中日大学生的“邀请意识”的问卷调查④也显示,在邀请动机上,选择最多的是“双方都感兴趣的事情”,其次就是“不想一个人去做的事情”。可见在“邀请”言语行为的受益方的确认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考察。
因此,本研究将“邀请”定义为“邀请方请求受邀方参与某件事情或共同参加某个活动”。
“邀请”有口头邀请和书面邀请两种形式。口头邀请是指当面以口头形式提出的或以打电话的形式提出的邀请,书面邀请则是指以信件或请帖形式发出的邀请,属于单向行为,邀请方无法当面即时收到受邀方的回应,因此更有必要在实施“邀请”言语行为的时候采取得体的语用策略。
迄今为止有关“邀请”言语行为的研究,包括Wolfson(1981)、朱(2007)、凌(2011)、李·曹(2011)等,均是针对口头邀请的研究,认为口头邀请言语行为的完成由下列序列构成:起始行为语(Alerters)、辅助行为语(Supportivemoves)、核心行为语(Headacts)。ザトラウスキー(1993)、郑(2007)、黄(2011)对不同语言之间邀请言语行为展开的方式、使用的策略等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由于社会、文化及语言体系的不同,邀请策略的使用上存在差异。
但是另一方面,针对书面邀请行为,即邀请信的研究非常少。在笔者所知的范围内,只有阮(2003)、张(2011),并且都是对汉语和英语的邀请信进行比较,而对汉语和日语的邀请信进行比较研究的目前还没有见到,因此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希望通过本研究,探明在邀请信中人们是如何展开邀请、使用了哪些策略实现邀请的目的以及汉日之间存在的异同。
3.邀请信的展开方式
国立国语研究所(1994)指出日语的「锄誘」谈话的基本流程是:事情の説明→勧誘→(事情の説明)→要求への了解/要求への拒絶→(受諾の要求);熊(2008:175)针对汉语的邀请
①指令类以言行事行为表示说话人不同程度地指使或命令听话人去做某事。它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