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建筑活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案例970字.docx

三层建筑活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案例970字.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三层建筑活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案例

1.1用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梁端及柱端弯矩

在恒荷载产生的内力远大于活荷载的情况下,活荷载的不利布置在此情况下可以忽略不计,将活荷载同时作用于所有的框架梁上,在这种情况下,支座处的所计算出来的内力与按最不利荷载位置法求得内力极为相近,可直接进行内力组合。但求得的梁的跨中弯矩却比最不利荷载位置法的计算结果要小,因此对梁跨中弯矩应乘以1.1~1.2的系数予以增大。

梁上分布荷载为梯形荷载,根据固端弯矩相等[17的原则,先将梯形、三角形分布荷载,化为等效均布荷载。

第3层的荷载计算结果如下:

9边=(1-2α2+a3)93AB?

=(1-2×0.22+0.23)×0.99=0.92kN/m

则顶层各杆的固端弯矩为:

AB跨:两端均为固定支座

BC跨:一端为固定支座,一端为滑动支座

12层梯形荷载化为等效均布荷载:

9边=(1-2α+a3)93AB2

=(1-2×0.22+0.23)×6.6=6.12kN/m

2

同理,12层各杆的固端弯矩为:AB跨:两端均为固定支座

BC跨:一端为固定支座,一端为滑动支座

计算方法同恒荷载作用下的梁端、柱端弯矩,利用Excel表格进行二次弯矩分配,结果如下:

表1.11活荷载作用下框架弯矩二次分配(单位:kN·m)

层次

边节点

中节点

上柱

下柱

右梁

左梁

上柱

下柱

右梁

三层

分配

系数

0.56

0.44

0.18

0.22

0.60

固端

弯矩

-2.32

2.32

-0.14

分配

1.30

1.02

-0.39

-0.48

-1.31

传递

2.80

-0.19

0.51

-1.28

分配

-1.46

-1.15

-0.14

-0.17

-0.46

2.64

-0.34

2.30

-1.93

-1.77

二层

分配

系数

0.36

0.36

0.28

0.14

0.18

0.18

0.50

固端

弯矩

-15.43

15.43

-1.21

分配

5.56

5.56

1.32

-1.99

-2.56

-2.56

-7.11

传递

0.65

2.93

-0.99

2.16

-0.24

-1.35

分配

-1.65

-1.65

-1.28

-0.53

-0.68

-0.68

-1.88

1.56

6.84

-10.82

15.07

-2.12

-1.59

-10.2

一层

分配

系数

0.38

0.33

0.29

0.14

0.19

0.16

0.51

固端

弯矩

-15.43

15.43

-1.21

3

分配

5.86

5.09

1.47

-1.99

-2.70

-2.28

-7.25

传递

2.78

-0.99

2.24

-1.28

分配

-1.43

-1.24

-1.09

-0.49

-0.67

-0.56

-1.80

7.21

3.85

-10.86

15.19

-3.31

-2.84

-10.26

1.93

-1.42

图1.8活载作用下的框架弯矩图(kN·m)

1.2计算梁柱剪力及柱轴力

在活载作用下:

(1)梁端剪力由两部分组成:

①荷载引起的剪力,计算公式为:

92为梯形荷载

92为三角形荷载

②弯矩引起的剪力,计算原理是杆件弯矩平衡,即

AB跨

式(1.8)

式(1.9)

式(1.10)

4

BC跨因为BC跨两端弯矩相等,故VB=Vc=0

(2)柱的轴力计算:

节点剪力和节点集中力相加得到顶层柱的顶轴力,柱底轴力等于柱顶轴力加上柱的自重之和。一二层的轴力计算同最顶层,但在计算时需要考虑上层的力传递。

(3)柱端剪力计算:式(1.11)

表1.12活荷载作用下梁端剪力及柱轴力(kN)

层次

由荷载产生

由弯矩产生

总剪力

柱子轴力

AB跨

BC跨

AB跨

BC跨

AB跨

BC跨

A柱

B柱

VA=V

B

VB=Vc

VA=-VB

VB=Vc

VA

VB

VB=Vc

N顶=N庄

3

2.18

0.33

-1.96

0

0.22

1.14

0.33

0.22

1.47

2

11.52

2.76

-1.25

0

10.27

18.77

2.76

10.49

26.00

1

11.52

2.76

-1.33

0

10.19

18.85

2.76

20.68

47.61

表1.13竖向荷载作用下中柱弯矩、剪力

层次

边柱

中柱

M下/kN*m

M上/kN*m

V/kN

M下/kN*m

M上/kN*m

V/kN

3

2.64

1.56

2.00

1.93

2.12

1.13

2

6.84

7.21

3.90

1.59

3.31

2.19

1

3.85

1.93

1.61

2.84

1.42

1.18

5

图1.9活载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鼎天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