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铜川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详解(典优).docx

2024年铜川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详解(典优).docx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年铜川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核心原则是()。

A.处罚法定原则

B.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C.行政处罚必须公正、公开的原则

D.保障当事人权利原则

【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存在多个重要原则,它们共同构成了该法的原则体系,互相联系且密不可分。处罚法定原则是行政处罚的基石,它要求行政处罚必须依据法律、法规、规章设定,且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实施,确保处罚行为于法有据,这是法治原则在行政处罚领域的具体体现,保障了行政管理的合法性与权威性,是核心原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强调了行政处罚不仅是对违法行为的制裁,更是一种教育手段,旨在通过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引导当事人自觉守法,但它侧重于处罚的目的与效果方面。行政处罚必须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了处罚过程和结果的公平性与透明度,防止权力滥用,但它更聚焦于处罚过程的规范。保障当事人权利原则则是为了保障行政相对人在行政处罚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如陈述权、申辩权、救济权等,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体现,它侧重于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综上所述,处罚法定原则贯穿于行政处罚的全过程,是行政处罚合法性与正当性的根本保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核心原则。

2、下列与对联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夜灯光,便是玲珑世界;通宵月色,无非圆满乾坤”写的是元宵佳节

B.“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是西汉人写的

C.“新年的余庆,嘉节号长春”符合对联“仄起平落”的书写习惯

D.“入门尽是弹冠客,去后应无搔首人”适合作为理发店的对联

【答案】:B

【解析】“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是清末秀才杨兆庆为成都宝光寺所题,并非西汉人写的。“不夜灯光”写元宵,“新年余庆”符合书写习惯,“入门弹冠”适合作理发店对联。

3、公文语言中会用到大量的联合词组,这时要特别注意连词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多词联合用“和”字相连

B.两个名词联合常可直连,或者用顿号相连

C.两个动词联合常用“并”或者“并且”相连

D.两个形容词联合常用“及”或者“而且”相连

【答案】:C

【解析】公文语言使用联合词组时,不同词性的词联合,其连词使用各有特点。多个词语联合并非都用“和”字相连,多词联合的情况较为复杂,要根据具体语境和表达意图来选择合适连词,所以“多词联合用‘和’字相连”说法错误。两个名词联合时,常可直接相连,也可以用顿号相连,这种表达简洁且符合公文语言规范,该说法正确。两个动词联合时,“并”或者“并且”能恰当体现动作的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这两个词相连,该说法正确。两个形容词联合常用“和”“与”等词相连,“及”常用来连接名词性成分,“而且”多强调递进关系,并非两个形容词联合常用的连词,所以“两个形容词联合常用‘及’或者‘而且’相连”说法错误。综上,正确表述在关于名词和动词联合的说法中。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句诗的作者是()。

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王昌龄

【答案】:D

【解析】该题目考查的是古诗作者的文学常识。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李白以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著称,其代表作有《将进酒》《蜀道难》等;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代表作有《锦瑟》《夜雨寄北》等。因此,诗句的作者是王昌龄。

5、个体户崔某为使自己的劣质酱油能够在某超市上柜,为该超市部门主管汤某安排了一次全家境外游,并为汤某儿子缴纳了3万元的入学赞助费。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这一行为属于()。

A.混淆行为

B.虚假宣传行为

C.独占排挤行为

D.商业贿赂行为

【答案】:D

【解析】混淆行为通常指经营者实施混淆手段,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行为,题干中崔某的行为并非是为了混淆商品来源等,不属于混淆行为。虚假宣传行为是指经营者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而本题崔某的行为重点并非进行虚假宣传,所以不属于虚假宣传行为。独占排挤行为一般是指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此案例中崔某并非这类主体,也未实施这类行为,不属于独占排挤行为。商业贿赂行为是指经营者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交易相对方的工作人员、受交易相对方委托办理相关事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利用职权或者影响力影响交易的单位或者个人,以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崔某为超市部门主管汤某安排全家境外游,并为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3****8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