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90.040.01CCS:P33
DB1331
雄安新区地方标准
DB1331/T069-2023
雄安新区零碳园区评价标准第1部分:公共建筑园区
EvaluationstandardforzerocarbonzoneinXionganNewAreaPart1:PublicBuildingZone
2023-12-22发布2024-01-01实施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发布
I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基本规定 3
5评价指标体系 4
5.1一般规定 4
5.2建筑单体 4
5.3能源资源 5
5.4用地交通 5
5.5运行管理 6
5.6碳排放总量控制 7
6评价方法与等级 7
6.1一般规定 7
6.2评价方法 7
6.3评价等级 8
6.4应用推广 8
附录A(资料性)雄安新区零碳园区评价指标表 9
附录B(资料性)雄安新区零碳园区评价标准第1部分:公共建筑园区条文编制说明 11
参考文献 24
Ⅱ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为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略,打造布局合理、建筑降碳、能源资源高效利用、低碳运行管理的现代化零碳园区,构建可量化评估的雄安新区零碳园区评价体系,规范雄安新区内园区零碳建设,引导雄安新区内园区逐步实现零碳排放,制定本标准。
本文件由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归口管理,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为日常管理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至主编单位(寄送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19号,邮政编码:100044)。
本文件主编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雄安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
本文件参编单位: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交雄安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冶检测认证有限公
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安徽建筑大学、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二十二冶集团
有限公司、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雄安能源有限公司、华能置业有限公司河北雄安
分公司、中铁置业集团河北雄安有限公司、中铁建河北雄安城市发展有限公司、国检测试控股集团雄安
有限公司、国投中标质量基础设施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港华
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天
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大学、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苏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
司、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先进环保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中通服建设有限公司、中电信数
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斌、任祖华、薛晓宁、李津、李唐、张保瑞、史洋、罗晓东、李睿、李东哲、于洪利、马涛、侯磊、曲锋、张玥、涂嘉欢、李青俊、刘琨。王猛、韦波、马莉、桂汪洋、宋波、张泽
群、殷小琳、杨猛、刘冰、钟鹏、燕翔宇、宁向博、张吉烁、马骁、王威、田志军、王春雷、王小璐、
赵颖、谢婉莹、赵松峰、张进杰、曹高尚、尹宝泉、尤娟娟、贺风春、洪劲飞、付文杰、张永庭、许子
敬、王伊晓、郑然、崔伟峻、孙晓新。
本文件主要审查人:郝军、刘鹏、田永英、黄献明、王灿、张蕊。
Ⅲ
引言
雄安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工程,也将成为城市发展新模式的创新与示范,其城市结构与布局要能更加系统地体现绿色低碳城市的整体发展理念和要求。本标准对雄安新区中零碳园区的评价方法制定了相关规则,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指导性,有利于统一雄安新区内零碳园区的评价方法,快速清晰地对园区是否达到零碳标准进行得分评判,从而进一步加快雄安新区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考虑到园区类型不同对碳排放核算结果的影响,本标准拟由多部分组成,本文件为第1部分:公共建筑园区。
本标准兼顾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从园区内可能产生碳排放的要素为出发点,将评价指标分为一般规定、建筑单体、能源资源、用地交通、运行管理、碳排放总量控制六部分,通过每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