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07.060CCSA45
DB4403
深圳市地方标准
DB4403/T647—2025
高标准农田海绵化建设
Well-facilitatedfarmland—Spongeconstruction
2025-06-24发布2025-07-01实施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Ⅰ
DB4403/T647—2025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总体原则 1
5建设目的 2
6一般规定 2
7农田海绵化建设专篇 2
8分区防控 3
附录A(资料性)农田海绵设施 5
附录B(资料性)基础调研资料 7
附录C(资料性)农田生态保育区推荐防控技术 9
附录D(资料性)坡度农田水土保持区推荐防控技术 10
附录E(资料性)临水生态净化区推荐防控技术 11
参考文献 12
Ⅱ
DB4403/T647—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市综合交通与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鹏、吕欣、赵云龙、聂兰军、刘永、梁晟铭、徐辉、蒋青青、谢妙琦、黄超林、王晓娅、谢月华、郭靖婷、白舜文、谭韵、高璐璐、崔媛媛、杨燕萍、赵晓晨、种浩天、赖育梅、黄河玲。
DB4403/T647—2025
1
高标准农田海绵化建设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标准农田海绵化建设的总体原则、建设目标、一般规定、农田海绵化建设专篇和分区防控。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深圳市(含深汕特别合作区)内高标准农田海绵化建设及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25173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
NY/T302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通则
NY/T3441蔬菜废弃物高温堆肥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海绵化建设spongeconstruction
通过加强城市与农田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农田、农田道路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稀释作用,从而增强农业抗旱、防涝能力,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路径,促进形成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农田系统。
3.2
农业面源污染agriculturenon-pointpollution
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区域,氮、磷等营养盐及其他污染物受水力驱动以随机、分散、无组织方式进入受纳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
[来源:NY/T3821.1—2020,3.2]3.3
田间道fieldroads
连接田块与田块、田块与附近村庄,供农业机械、农用物资和农产品运输通行修建的道路。
[来源:GB/T30600—2022,附录B]3.4
环境友好型农药environment-friendlypesticides
具备低毒、低残留、高效、易降解等特点的农药。
4总体原则
4.1海绵化建设
DB4403/T647—2025
2
4.1.1高标准农田的海绵化建设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和系统治理的原则,因地制宜,绿色设施和灰色设施相结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方法综合实施。
注:绿色设施是采用自然或人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控制城市降雨径流的设施,灰色设施是传统的较高能耗的工程化排水设施。
4.1.2高标准农田的海绵化建设设计旨在融合农田建设、道路规划、给排水系统、水利工程以及环境保护等多个专业领域,实现相互间的协调。
4.1.3高标准农田的海绵化建设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和统筹建设,同时聚焦面源污染治理的原则。
4.2面源污染控制
4.2.1科学划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分区,明确各区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定位及防控目标,制订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方案。
4.2.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WST406-2024临床血液检验常用项目分析质量标准.pptx VIP
- SH_T 3115-2024《石油化工管式炉轻质浇注料衬里工程技术规范》.pdf VIP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pptx VIP
- 总平图制图规范.docx VIP
- 项目回填土工程施工关键技术要求.pdf
- T_CEPPEA 5006.5-2021工程总承包项目文件收集与档案整理规范 第5部分:光伏发电工程.pdf VIP
- T CEPPEA 5006.3-2021 工程总承包项目文件收集与档案整理规范 第3部分:电网工程.docx VIP
- 通风空调安装安全教育试卷及答案.doc
- 三年级新生测试卷二(三年级数学考试卷).doc VIP
- 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性盐耗综合症的诊治.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