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传》读后感1000字.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杨绛传》读后感1000字

《杨绛传》读后感1000字:

杨绛字季康,1911年7月17日出生于北京,自小在和睦宽松、

“融洽而优裕”的大家庭中长大。与高门大户的千金小姐不同,杨绛

待人处事自有其从容与柔和。以罗银胜的话说来,就是“沉静诙谐中

有着沉着老到“、雍容优雅的气派,锋芒内敛后的不动声色,有种静

穆超然的中和之美”。这些在抗战时期在上海度过的孤岛岁月,文革

时期下放五七干校接受批斗都有所体现,不管处境如何艰辛,杨绛总

能苦中作乐、泰然处之。用她的的晕船哲学说就是:不管风吹浪打,

我自坐直了身子,岿然不动,身直心正,心无旁顾,风浪其奈我何?

当然,生活的品质不仅取决于环境,更取决于心态。引用一段话

可以体现出来:古往今来,自有人避开“蛇阱”而“藏身”或“陆沉”。

消失于众人之中,如水珠包孕于海水之内,如细小的野花隐藏在草丛

里,不求“勿忘我”,不求“赛牡丹”,安闲舒适,得其所哉。一个人

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

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而杨绛终身致力于读书和写作。已步入

中年的杨绛下决心自学西班牙语。20年后,译作《堂吉诃德》并出版。

当年西班牙国王访华,杨绛被邀出席晚宴。席间,邓小平惊讶地问起

《堂吉诃德》的翻译事宜。杨绛只淡淡地提到“今年出版的”,而无

1

只言片语谈及她的个人处境。她翻译《堂吉诃德》是在上世纪50、60

年代,当时外国文学屡遭批判、被冠以“毒草”之名大加禁止,而且

当时她人在五七干校,不仅自身命运晦暗不明,译稿也曾多次被人故

意丢弃。在这样的环境下杨绛克服种种困难,无师自通,从原文逐字

逐句、独立完成了这项翻译工作的。

从《堂吉诃德》的翻译工作可以看出杨绛做事认真的态度。她说:

她在翻译时,很少逐字逐句的翻译,一般都要将几个甚至整段文句子

拆散,然后根据原文的精神,按照汉语的习惯重新加以组织。在翻译

时,她真正做到了“一名之立,旬月踟蹰”,无论在选字,还是在造

句、成章方面,都总是斟酌再三,一丝不苟。力求译文的信达雅。

不过,就算历经磨难,杨绛的精神始终是高高在上的。具体到她

身上,就是凡事皆有主张、不人云亦云,也不轻易跟从大流,更不愿

无原则地“摧眉折腰事权贵”。这正是读书人最为可贵的品质。像杨

绛,像钱钟书。他们的眼里只有学问。尤其记得抗战结束,被别人问

起先生他们为何不选择离开大陆。读后感·这个问题,我每次看到文

革中知识分子被迫害,就会遗憾他们为啥当初不离开大陆。先生的回

答只是,这个问题有啥奇怪,去台湾,我们不认可那个领导者。去香

港,这本身就是个商业社会。去国外,中国是弱国,我们是二等公民。

所以我们选择留在大陆,仅仅是因为爱国。

2

同样,这这本书中也可以看出杨绛先生对读书的态度。她认为:

她说:“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

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

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开堂人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

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

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

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却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通

过这段话可以看出:杨绛先生认为读书是毫不费力的事,是隐身的串

门,在串门中相互交流、切磋,在交流切磋中理解、认同。作者:王

3

文档评论(0)

叮当的泉水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