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赠苏四徯》赏析与练习题解析.docxVIP

杜甫《赠苏四徯》赏析与练习题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赠苏四徯》赏析与练习题解析

一、原诗呈现

赠苏四徯

杜甫

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

满堂动色嗟妙手,赤羽中使吴县。

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抟空上青昊。

病夫心下顿时宽,一角已道秦台照。

悲风生微绡,万里起古色。

君今得意尚如此,况复平生怀感激。

昨夜江南星殒光,德星下降贤人聚。

应是天上文曲星,特向人间救涂炭。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我今蹭蹬无所似,看君决起青冥去。

二、逐句注释

楚公画鹰鹰戴角

楚公:指唐代画家楚安,善画鹰,“公”为尊称。

戴角:鹰头上似有角的特征,古人认为神鹰“有角曰神鹰”,此处形容画中鹰的神骏。

杀气森森到幽朔

幽朔:指北方幽燕、朔方之地,形容画中鹰的杀气仿佛能抵达北方边疆。

赤羽中使吴县

赤羽:指使者所持的赤色符节,代指朝廷使者。

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此处指吴县来的使者收购画作。

梁间燕雀休惊怕

以“燕雀”比喻平庸之辈,劝其不必惊惧画中鹰的威慑力。

亦未抟空上青昊

抟空:盘旋升空,语出《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青昊:青天,指画鹰尚未翱翔天际,暗含对苏徯才能未fully施展的惋惜。

病夫心下顿时宽

病夫:杜甫自称,时年杜甫患肺病,身体虚弱。

一角已道秦台照

秦台:传说中的秦镜,能照见人心,此处喻指画鹰如明镜,照见世态。

悲风生微绡

微绡:薄绢,指画鹰的画布。“悲风”形容画中鹰的气势如风起,暗含苍凉之感。

德星下降贤人聚

德星:象征贤德之人的星象,《史记?天官书》载“德星见,国大昌”。

苏武才为典属国

用苏武典故,苏武持节牧羊十九年,归国后仅任典属国(掌管少数民族事务的小官),喻指苏徯才高位卑。

节旄落尽海西头

节旄:苏武所持符节上的牦牛尾饰物,“落尽”形容其坚贞不屈的气节。

我今蹭蹬无所似

蹭蹬:失意潦倒,杜甫晚年漂泊夔州,仕途失意。

三、作者生平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出身官宦世家,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遇,结下千古友谊。安史之乱后,杜甫历经流离,曾任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等职,后弃官入蜀,在成都建草堂,晚年漂泊于荆湘一带,病逝于湘江舟中。

其诗题材广阔,兼具现实关怀与人文精神,风格沉郁顿挫,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登高》等。杜甫的赠答诗常将个人情谊与时代苦难结合,如《赠卫八处士》《梦李白二首》等,《赠苏四徯》即体现了其“以诗证史”的创作特色。

四、写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时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奉节)。苏徯,生平不详,从诗中“苏武才为典属国”的典故推测,其可能曾任低级官职,有才而不得重用。杜甫在夔州期间,常与当地文人交往,此诗借咏楚公画鹰,既赞苏徯才德,亦抒发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

当时安史之乱虽平,但藩镇割据、边疆不宁,唐王朝国力衰微。杜甫目睹民生疾苦,自身又疾病缠身,遂在赠诗中以“画鹰”象征贤才,以“燕雀”喻指庸碌之辈,暗含对现实政治的批判,体现了其“穷年忧黎元”的一贯情怀。

五、相关知识梳理

(一)唐代赠答诗的文化内涵

唐代赠答诗形成“以诗为媒,以典抒怀”的传统:

初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以“海内存知己”突破离别悲愁;

杜甫此诗则借“苏武”“画鹰”等典,将个人情谊升华为对贤才命运的思考,与李白《赠汪伦》的直白抒情形成对比。

(二)“鹰”意象的古典象征

鹰在古典诗词中多喻指雄才大略:

曹操《短歌行》“鸷鸟之不群兮”以鹰喻贤才;

杜甫此诗“杀气森森到幽朔”继承汉魏传统,又以“未抟空”暗示贤才被压抑,与《画鹰》中“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的豪壮形成互补。

(三)杜甫夔州时期的创作特征

杜甫在夔州(766-768年)创作达高峰,形成“沉郁顿挫”的成熟风格:

题材上,多咏史怀人(如《咏怀古迹五首》);

艺术上,用典密集(此诗用苏武、秦镜等典),结构回环;

情感上,个人悲苦与家国之忧交融,如《秋兴八首》《登高》等。

六、艺术赏析

(一)意象体系的双重隐喻

显性意象:画鹰的象征系统

楚公画鹰:以“戴角”“杀气”状其神骏,喻指苏徯的才德;

梁间燕雀:以“休惊怕”反衬鹰的威慑力,暗讽庸官得势。

隐性意象:星象的命运暗示

德星下降:用星象喻苏徯降临,与“江南星殒”形成命运对比;

秦台照:以秦镜喻画鹰如明镜,照见贤愚,与“节旄落尽”共同构成“才高位卑”的悲剧叙事。

(二)情感表达的三层递进

赞才:前八句以画鹰之妙赞苏徯才华,“满堂动色”写其声名远播;

惜才:中六句以“苏武典属国”典故,叹其才高位卑,“节旄落尽”状其坚守气节;

励才:末四句以“看君决起”相激励,

文档评论(0)

标书制作,施工方案,技术服务规范方案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