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积聚诊疗纲要.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内科积聚诊疗纲要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诊断标准体系

03

治疗核心原则

04

经典方药应用

05

预防调护方案

06

现代研究进展

01

病因病机解析

01

病因病机解析

PART

气滞血瘀致病机理

气机郁滞

瘀血阻络

肝气郁结

血瘀成积

气机阻滞,血行不畅,形成血瘀,出现疼痛、肿胀、瘀斑等症状。

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导致血液瘀滞,形成积聚。

瘀血阻滞经络,气血运行受阻,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积聚的形成。

长期血瘀不散,逐渐形成积聚,且病情较重,难以消散。

痰浊内阻病理特征

痰湿内生

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聚成痰,痰浊内生,阻碍气机运行。

01

痰阻气机

痰浊阻滞气机,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出现胸闷、腹胀等症状。

02

痰瘀互结

痰浊与血瘀相互搏结,形成痰瘀互阻的病理状态,加重病情。

03

痰毒内生

痰浊蕴结日久,化热生火,形成痰毒,引起积聚的恶变。

04

初期正虚邪实

正气尚足,邪气未盛,积聚尚未成形,治疗以祛邪为主。

中期正虚邪实并重

正气逐渐亏虚,邪气逐渐盛实,积聚已成,治疗需攻补兼施。

后期正虚邪实夹杂

正气亏虚严重,邪气仍存,积聚难以消散,治疗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

虚实夹杂转化

随着病情的发展,正虚与邪实之间可相互转化,需根据病情变化灵活调整治疗方案。

正虚邪实演变规律

02

诊断标准体系

PART

四诊合参辨证要点

辨疼痛

察腹部

辨体质

审病因

积聚常伴疼痛,须辨清疼痛部位、性质、程度及诱因。

观察腹部形态、腹部皮肤、腹部包块等,以辨清病位和病性。

结合患者体质状况,分析病情发展趋势,为治疗提供依据。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找出致病原因,为辨证施治提供依据。

证候分类鉴别诊断

实证与虚证鉴别

气滞证与血瘀证鉴别

寒热证鉴别

食积证与痰积证鉴别

实证多表现为腹部胀痛、包块坚硬、脉实有力;虚证多表现为腹部隐痛、包块柔软、脉虚无力。

寒证多表现为腹部冷痛、喜温、舌淡苔白;热证多表现为腹部灼热、口渴、舌红苔黄。

气滞证多表现为胀痛、时轻时重、攻冲不定;血瘀证多表现为刺痛、固定不移、痛有定处。

食积证多表现为脘腹胀满、嗳气酸腐、食后加重;痰积证多表现为腹部包块、胸胁胀满、苔腻脉滑。

影像辅助诊断流程

腹部超声检查

可发现腹部包块、腹水等异常表现,有助于积聚的诊断。

腹部CT或MRI检查

可更清晰地显示腹部包块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消化道造影检查

可观察消化道内腔的形态和蠕动情况,有助于排除消化道梗阻、狭窄等病变。

血管造影检查

可了解腹部血管走行及异常情况,对诊断肝血管瘤、门静脉高压等疾病有重要价值。

03

治疗核心原则

PART

扶正祛邪治疗大法

扶持患者正气,增强抗病能力,提高机体自我修复能力。

扶正

采用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消除病邪,缓解病情。

祛邪

调整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达到平衡状态。

平衡

分期论治策略选择

初期

病邪初入,正气未衰,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

01

中期

病邪与正气交争,正气渐衰,需攻补兼施,既要祛邪,也要扶正。

02

后期

正气已衰,病邪留恋,应以扶正为主,使机体恢复健康。

03

内外综合疗法配合

精神疗法

调摄患者精神状况,保持乐观心态,增强治疗信心。

03

如针灸、拔罐、推拿、刮痧等,刺激经络穴位,调节气血运行。

02

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选用中药汤剂、丸、散、膏等剂型,内服外用相结合。

01

04

经典方药应用

PART

行气活血代表方剂

由桃仁、桂枝、大黄、芒硝等组成,有破血逐瘀、通经止痛功效。

桃仁承气汤

血府逐瘀汤

膈下逐瘀汤

由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等组成,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功效。

由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等组成,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功效。

燥湿化痰,消痞散结,主治痰湿阻滞之积聚。

半夏

清热化痰,散结消肿,适用于痰热互结之证。

浙贝母

消肿排脓,祛风解毒,对痰湿凝结有破散之力。

皂角刺

化痰散结特效药物

补虚固本配伍要点

人参配黄芪

补气固表,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气血生成。

01

枸杞子配当归

补血养肝,益精明目,适用于精血亏虚之证。

02

白术配茯苓

健脾利湿,固本止泻,有助于脾胃功能恢复。

03

05

预防调护方案

PART

情志调理关键措施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况,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方法,如说理开导、以情相胜等,帮助患者消除顾虑和焦虑,保持乐观的心态。

情志相胜疗法

养生环境调适

根据患者情志及五行相克关系,采用相应情志刺激,以调节脏腑功能,如以怒胜思、以喜胜忧等。

为患者创造舒适、安静、整洁的养生环境,避免过度刺激和干扰,有助于患者情绪的安定和疾病的康复。

1

2

3

饮食禁忌指导原则

根据患者病因、体质和病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遵循“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

文档评论(0)

zygjf15616254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