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65.020.20
CCSB23
DB62
甘肃省地方标准
DB62/T5087—2025
马铃薯品种天薯15号
2025-07-30实施2025-04-30发布
2025-07-30实施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62/T5087—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文件由甘肃省粮食油料作物栽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鹏、吕汰、郭天顺、杨晨、罗照霞、宋怡、陈阿娟、朱永永、张永祥、岳云。本文件由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负责解释。
DB62/T5087—2025
1
马铃薯品种天薯15号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品种天薯15号的品种来源、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产量结构、品质性状、栽培技术要点及适宜种植区域。
本文件适用于马铃薯天薯15号的品种鉴别和推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500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GB5009.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
GB5009.8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
GB18133马铃薯种薯
NY/T11谷物籽粒粗淀粉测定法
NY/T990马铃薯种植机械作业质量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2464马铃薯收获机作业质量
NY/T2706马铃薯打秧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NY/T3213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天薯15号Tianshu15
由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原代号天09-4-105,2018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马铃薯(2018)620116。
4品种来源
4.1母本:陇薯7号。
4.2父本:天薯9号。
4.3育种方法:杂交选育。
5植物学特征
2
DB62/T5087—2025
5.1光发芽
5.1.1光发芽形状:卵形。
5.1.2光发芽基部花青苷显色强度:中。
5.1.3光发芽顶部习性:并拢。
5.1.4光发芽顶部花青苷显色强度:中。
5.1.5光发芽基部茸毛:极少。
5.1.6光发芽顶部茸毛:极少。
5.2植株
5.2.1复叶绿色程度:中。
5.2.2茎花青甙显色强度:极弱。
5.2.3主茎数:2个~5个。
5.2.4高度:122cm~135cm。
5.2.5生长习性:半直立。5.3花
5.3.1形状:近五边形。
5.3.2大小:中。
5.3.3颜色:白色。
5.3.4内侧花青甙显色强度:无。
5.3.5内侧花青甙显色扩展范围:极小。5.4块茎
5.4.1薯形:卵圆形。
5.4.2表皮颜色:黄色。
5.4.3表皮光滑度:光滑。
5.4.4芽眼深度:浅。
5.4.5芽眼基本颜色:黄色。
5.4.6薯肉颜色:浅黄色。
5.4.7光照后花青甙显色强度:弱。
6生物学特性
6.1生育期
127d~132d。
6.2熟性晚熟。
6.3品种类型鲜食菜用型。
3
DB62/T5087—2025
6.4抗病性
6.4.1晚疫病:中抗。
6.4.2X病毒病:中抗。
6.4.3卷叶病毒病:中抗。
7产量结构
7.1单株结薯数:4个~6个。
7.2平均单薯重:89.8g~94.6g。
7.3产量:21676.5kg/hm2~26349.0kg/hm2。
8品质性状
8.1干物质:21.60%~24.20%,按照GB5009.3测定。
8.2淀粉:15.40%~17.50%,按照NY/T11测定。
8.3维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41_T 2824-2025 甘薯健康种薯种苗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41_T 2829-2025 大口黑鲈池塘养殖技术规范.docx
- DB41_T 2841-2025 上海青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ocx
- DB42_T 2364-2025 地理标志产品 永河皮子.docx
- DB42_T 2366-2025 地理标志产品 程河柳编.docx
- DB42_T 2368-2025 地理标志产品 涨渡湖黄颡鱼.docx
- DB44_T 2637-2025 柑橘园诱虫灯使用技术规范.docx
- DB44_T 2642-2025 斜带石斑鱼苗种繁育技术规范.docx
- DB44_T 2644-2025 鱼类烟熏操作技术规程.docx
- DB44_T 2647-2025 危险化学品储存装置安全使用技术规范.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