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疟疾知识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预防疟疾知识培训课件欢迎参加本次预防疟疾知识培训。此课件专为医务人员与社区群众设计,旨在提供全面的疟疾防控知识。我们将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和实用指导,帮助大家掌握疟疾预防、诊断与治疗的关键技能。疟疾作为全球重要的虫媒传染病,依然威胁着许多地区人民的健康。通过本次培训,您将了解疟疾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症状表现以及预防控制措施,为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奠定基础。

疟疾简介疟疾的基本概念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民间有打摆子的俗称。这一称呼源于患者发病时典型的寒战症状,就像在打摆子一样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全球疾病负担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虫媒传染病之一,疟疾每年影响数亿人口,尤其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构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经济负担。历史沿革

疟疾的致病原间日疟原虫每48小时发作一次恶性疟原虫最致命的疟原虫种类3三日疟原虫每72小时发作一次4卵形疟原虫较轻微但可长期存在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有四种能感染人体的疟原虫。恶性疟原虫(恶性疟)引起的症状最为严重,可导致致命并发症;间日疟原虫(间日疟)和三日疟原虫(三日疟)引起周期性发热;卵形疟原虫(卵形疟)症状相对较轻。这四种疟原虫在显微镜下有明显的形态学差异,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正确识别疟原虫种类是疟疾诊断和治疗的关键。

疟疾传播途径蚊媒传播雌性按蚊叮咬血液传播输血、共用注射器母婴传播胎盘经血传播疟疾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感染疟原虫的雌性按蚊叮咬。当带有疟原虫的按蚊叮咬人体时,疟原虫随蚊子唾液进入人体血液,开始其生命周期。这是疟疾传播的最主要和最常见的方式。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是较为罕见的传播途径。血液传播主要发生在输血、共用注射器等情况下;而母婴传播则是指孕妇感染疟疾后,疟原虫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这两种传播方式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但在特定环境下仍需警惕。

蚊子与疟疾按蚊特征按蚊是传播疟疾的唯一媒介,体型较小,停息时身体与表面呈30-45度角,与其他蚊种有明显区别。按蚊主要在黄昏和黎明活动,成虫寿命约为2-3周。繁殖环境按蚊喜欢在清澈、缓流或静止的水体中产卵和孳生,如稻田、沟渠、池塘等。卵在水中约2-3天孵化为幼虫,经过蛹阶段发育为成虫,整个生命周期在适宜条件下约需7-10天。季节活动规律按蚊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温暖湿润的夏季和秋季最为活跃,气温低于16℃时活动减少。理解按蚊的活动规律对实施有效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了解按蚊的生物学特性是疟疾防控的基础。只有全面掌握按蚊的习性、繁殖规律和活动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防蚊灭蚊措施,切断疟疾传播的关键环节。

疟疾流行区分布亚洲流行区东南亚、南亚地区非洲流行区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流行区亚马逊流域及周边大洋洲流行区巴布亚新几内亚等疟疾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全球约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疟疾流行风险。非洲是疟疾负担最重的地区,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占全球疟疾病例和死亡病例的绝大部分。亚洲的疟疾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如印度、巴基斯坦、缅甸、柬埔寨等国家。拉丁美洲的疟疾主要分布在亚马逊流域国家,如巴西、哥伦比亚、秘鲁等。大洋洲的疟疾主要分布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等地区。

疟疾的流行趋势全球疟疾病例(百万)死亡病例(千)疟疾仍然是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重大挑战,每年全球疟疾病例超过2亿例,主要集中在非洲地区。近年来,全球疟疾病例数略有增加,尤其是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疟疾防控工作受到干扰,导致病例数和死亡数均有所上升。疟疾流行形势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部分地区(如东南亚)疟疾发病率明显下降,而非洲部分国家依然维持高发状态;同时,气候变化、人口流动和药物耐药性等因素正在改变疟疾的流行特征和分布格局,为全球疟疾防控带来新的挑战。

我国疟疾防控成效1950年代全国年发病超3000万例,开展大规模防控1980年代发病数下降至年百万例水平,南方仍有流行2010年启动《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21年获世界卫生组织无疟疾认证我国在疟疾防控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从20世纪50年代年发病3000多万例的高度流行,到2021年成功获得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消除疟疾认证,走过了一条艰难而成功的防控道路。这一成就是几代疾控人员、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然而,我国仍然面临疟疾输入再传播的风险,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交流的深入,来自疟疾流行国家的输入性病例不断增加。因此,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加强边境地区和国际交往频繁地区的监测,防止疟疾在局部地区卷土重来。

临床典型症状寒战期患者感到剧烈寒战,全身颤抖,面色苍白,指甲发紫,体温迅速升高,持续约30-60分钟。这一阶段正是民间所说的打摆子状态,患者往往需要多层被子却仍感寒冷。发热期寒战停止后进入高热期,体温可达39-41℃,皮肤灼热,面色潮红,头痛剧烈,口渴明显

文档评论(0)

贤阅论文信息咨询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在线教育信息咨询,在线互联网信息咨询,在线期刊论文指导

认证主体成都贤阅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4MA68KRKR6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