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租界对上海的影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设立租界对上海的影响

一、租界辟设

????1842年8月,英国用军舰与大炮压服了清朝政府,逼迫它签订了《南京条约》。这一不平等条约,影响了以后一百多年中国历史的进程,把上海带入了一个突兀而来的巨变时代。

《南京条约》第二款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据此,上海被辟为中国对外通商口岸,英国人可以携带家眷来此贸易、居留。1843年10月,清政府在虎门附约中规定,英商在通商口岸,或常川居住,或不时往来,中国地方官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地势,议定界址,不许逾越,以期永久彼此相安。这些规定成为英国人到上海通商、居留的法律依据。同年11月8日,英国首任驻沪领事巴富尔(G.Balfour)到任。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1845年11月,宫慕久宣布将杨泾浜以北、李家厂以南的一块卑湿荒地租给英国人,供其建筑房舍及居留之用,接着公布了他与巴富尔商妥的《上海土地章程》。英租界于是辟设。

《南京条约》签订以后,美国、法国又逼迫清朝政府于1844年分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取得了在上海通商居留的权利。1848年、1849年,美租界、法租界相继辟设。1863年,英、美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这些租界开头规模并不大,后来渐次扩张。至1900年,英美公共租界全部面积为33503亩,为英租界初辟面积832亩的四十倍,法租界面积2149亩,为初辟面积986亩的二倍以上。至1914年,法租界扩张到15150亩,为初辟面积十五倍以上。

上海租界得以辟设的主要依据,便是《上海土地章程》。这个章程订立于1845年11月29日,凡23条。其主要内容为:一、租地范围。二、租地具体办法。三、关于在租界内筑路的具体规定。四、永租制,即承租人在办理租地手续后可自行退租,但原业主不得任意停止出租。五、租地使用范围,可以建筑房舍,安顿眷属、侍从,储藏合法商品,建设教堂、医院、慈善机关、学校、会堂,亦得栽花植树,设置娱乐场所,但不得储藏违禁物品。六、华洋分居。界内之地,华人之间不得租让,亦不得架造房舍租与华商。七、开设贸易场所。八、关于安全卫生的规定。这个章程,日后被在沪西人视为租地根本法规。它规定了租界性质、租地方法、租界管理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这个章程,是依据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在侵犯中国主权的前提下订立的。就是依据这个章程,所谓租界,也不过是中国租给外国人供居留、贸易之用的居留地,其行政权、司法权仍归中国所有。但是,在其后的几十年里,既由于殖民主义者的巧取豪夺,也由于清朝统治者的颟顸昏昧,这块土地竟逐渐变成中国政府难于直接管辖的“国中之国”。构成这种变化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其一,华洋分居变为华洋杂居。1853年以前,上海租界本系洋人居留之地。1853年到1855年,上海发生小刀会起义,租界内中国居民激增,造成事实上的华洋杂居。1854年7月通过的《上海英美法租界地皮章程》,删去了先前关于华洋分居的有关条款,认可了华洋杂居的事实。这一变化,对上海近代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其二,纳税外人会议的成立。纳税外人会议,通常简称纳税人会议。英租界成立初期,有公众大会和租地人会议,讨论、决定租界内重大问题。1869年,这个会议发展为纳税外人会议。所谓“纳税外人”,指居住在租界内所执产业地价达500两以上、年付房租地捐10两以上的外国人。纳税人会议有年会和特别会议两种,年会多在每年4月初召开,特别

????随着西方侨民的日益增多,西方的社会生活方式被带进了上海。

明末利玛窦、庞迪我等西方传教士来华,着中国服饰,用中国语言,行中国礼节,其目的是为了传教的方便,尽量减少中国人对西人西教的排拒。因此,那时西人来华,西教入华,西方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则基本没有被带入。鸦片战争以后,情况与二百年前有很大不同,西人是带着战胜的威势、倚恃不平等条约的保护来到中国的,他们不愿意也没有必要改变自己衣着、语言、礼节以适应这块陌生土地上的习惯。他们努力按照自己母国的习惯生活着。

西方男子工作、会客常着西装、革履。这种服饰在今日早已为人们所习见,用不着具体描述其样式,但在上一世纪的上海,尤其在开埠初期,它与世人习见的长袍马褂全然不同,可算奇装异服。至于西方妇女,与当时中国妇女差异更大。她们不但全不缠足,而且衣着华丽,公然出入社交场所。

饮食方面,西人努力保持原有的习惯,吃面包,吃牛肉,喝牛奶,喝咖啡。1855年,英商霍尔茨面包房开办,1858年,制造面包等食品的埃凡洋行开办。1881年,法租界就有三家面包店,所用面粉全从美国旧金山运来。此前,一家英国人已在上海开了一个奶牛场,有奶牛168头,每天可生产一千公

文档评论(0)

182****66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