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机械教学授课课件
绪论:机械设计课程简介课程定位与价值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的桥梁。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课程关联先修课程: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后续课程:机械制造工艺、机电一体化设计学习目标掌握机械设计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机械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
机械工程发展简史1古代机械公元前3000年-公元1500年,杠杆、轮、滑轮等简单机械出现,水力与风力机械发展,中国四大发明推动机械技术进步。工业革命1760-1840年,蒸汽机发明,机械制造业兴起,纺织机械、冶金设备重大突破,机械标准化开始形成。现代机械
机械教学课程体系结构1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图学2专业核心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制造工艺3专业方向模具设计、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4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本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从基础到综合的机械工程能力,最终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机械设计的三性与四多三性特点1综合性机械设计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包括力学、材料、制造工艺等,实现最佳设计方案。2设计性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要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够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3实践性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动手能力,通过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环节强化实践技能。四多特征公式多:涉及各类计算公式和数学模型系数多:各种经验系数、安全系数等图表多:标准图表、设计图纸、参考曲线概念多:专业术语、设计理念、工程原则
教学方法:框图教学法框图法原理框图教学法是一种将复杂知识点系统化、结构化呈现的教学方法,通过逻辑框架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可视化,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提高学习效率强化条理性思维,突出重点难点,避免知识碎片化,使学生对知识体系有整体把握,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应用实例在传动系统设计、轴系结构设计等环节,运用框图法将设计流程、计算步骤、校核方法等系统化呈现,提升教学效果。
机械设计中零件地位零件:机械系统的基本单元零件是机械产品的基本构成单元,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部件、总成和完整的机械系统。零件设计质量直接决定了整机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零件是不可分割的单个制造单元零件通过各种连接方式组成机构和系统零件设计涉及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制造工艺等多方面考量单个零件的设计缺陷可能导致整机故障优秀的机械设计工程师需要具备从零件到系统的整体思维能力,既要关注细节,又要把握全局。
机械原理基础知识旋转运动围绕固定轴的转动,如轴的旋转、轮系传动、转子运动等。是机械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可通过角速度、角加速度等参数描述。直线运动沿直线路径的移动,如活塞运动、滑块移动、直线导轨等。通常通过位移、速度、加速度描述,是许多工作机构的基本运动形式。复合运动旋转与直线的组合运动,如凸轮机构、连杆机构等。复合运动是实现特定运动轨迹和运动规律的关键,广泛应用于各类机械装置中。机械运动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运动学和动力学,通过受力分析和运动方程求解,可以预测和控制机械系统的运动状态,实现预期的功能要求。
机械连接类型与应用可拆连接螺栓连接:使用最广泛,可重复拆装,适用于需要维修的场合销钉连接:定位精确,承载能力适中,结构简单键连接:传递扭矩,轴与轮毂连接的标准方式花键连接:高强度扭矩传递,允许轴向移动永久连接焊接:强度高,密封性好,广泛用于钢结构铆接:适用于薄板连接,抗振性好胶接:减震、密封,适用于异种材料压接:无需额外连接件,适用于管道、电线案例:汽车底盘中同时使用螺栓连接(便于维修的部件)和焊接(承重结构),综合考虑强度、成本和维护性需求。
机械传动基础带传动通过柔性带与带轮的摩擦力传递动力,具有结构简单、运转平稳、减震效果好等优点。但存在打滑可能,传动比不精确,寿命受环境影响大等缺点。链传动通过链条与链轮的啮合传递动力,具有传动比稳定、效率高、可在恶劣环境工作等优点。缺点包括需要润滑、噪声较大、高速时动载大等。应用选择:轻载小功率场合多选用带传动(如家用电器),中等负荷需要稳定传动比场合选用链传动(如自行车、机床),高精度大功率场合则多采用齿轮传动。传动方式选择需综合考虑功率、速度、传动比、寿命、成本等因素。
齿轮机构原理齿轮类型直齿圆柱齿轮: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适用于低速斜齿圆柱齿轮:啮合平稳,噪声小,承载能力大锥齿轮:实现相交轴传动,改变运动方向蜗杆蜗轮:大传动比,自锁性能,垂直轴传动行星齿轮:结构紧凑,大传动比,同轴传动基本参数模数(m):齿轮大小的基本参数齿数(z):齿轮上的齿数量压力角(α):通常为20°,影响传动平稳性分度圆直径(d):d=m·z中心距(a):a=(z?+z?)·m/2传动比(i):i=z?/z?=n?/n?
齿轮设计实例设计流程确定传动比和功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