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初二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尖子生专题复习《远离违法犯罪》.docxVIP

2025年新初二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尖子生专题复习《远离违法犯罪》.doc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23页(共NUMPAGES23页)

2025年新初二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尖子生专题复习《远离违法犯罪》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5?惠山区校级一模)2024年12月,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余华英拐卖儿童案做出重审二审宣判,维持一审判决。下列对判决书解读正确的有()

判决书(搞选)

对被告人余华英以拐卖儿童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①法院作出判决的主要依据是刑法

②拐卖儿童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③被告人余华英受到的是行政处罚

④没收财产和剥夺政治权利是主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5?南城县一模)2024年9月11日,江苏苏州姑苏区中张家巷口发生伤人事件,一位身穿碎花裙的女生挺身而出,用雨伞奋力阻止伤人者,同时一家店铺的店长、店员手持长勺,和四周群众一起将伤人者控制。面对歹徒行凶,我们青少年应该()

A.事不关己,当作什么也没有看见

B.充满好奇,立马上前去看个究竟

C.不顾一切,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D.见义“智”为,确保安全情况下报警

3.(2025?江油市二模)付某雇佣同村的村民孙某等6人为其经营的花圃剪枝、除草,雇佣结束后,付某因资金紧张未支付6人工资。几年来,孙某等6人多次向付某催要工资,付某总以没钱为由推脱。于是,孙某等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官明理释法,最终解决了问题。本案中,人民法官在明理释法时可能用到的道理有()

①法不可违,违法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②不支付工资触犯了民法,应受刑罚处罚

③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想一想

④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人无信不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5春?西城区校级月考)某市原副市长利用职务便利,索取、收受他人财物达7000余万元,经人民法院审理,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4年,并处罚金40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此案例对青少年提出的警示有()

①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②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③维护社会秩序,惩治违法行为

④认清犯罪危害,远离违法犯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5?长安区二模)法治副校长以学生熟悉的热门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为切入点,与孩子们进行深入互动。以下对校长提问回答正确的是()

提问

回答

生活中有人像太乙真人那样挑衅你说“你打我撒”,你就动手打了他。这样做对吗?

①是别人首先挑衅我,所以我打他符合刑法规定的正当防卫。

太乙真人在飞行时,不仅自己喝酒,还强迫飞猪喝酒。现实驾驶,这样做行吗?

②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这是违法行为。

村民将小哪吒当做妖怪,歧视他、侮辱他。现在的你如何看待这种情形?

③这种行为侵犯了他人的人身自由,根据民法典规定是违法行为。

哪吒让敖丙代替自己参加考试。你如何看待这种行为?

④代替别人去考试,是作弊行为;在公务员录用考试、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等国家考试中出现替考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6.(2025?泰兴市一模)很多犯罪都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一条从不良行为到违法行为、再到犯罪的变化轨迹。这警示我们()

A.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

B.认清犯罪危害,增强法治观念

C.明辨是非,抵制不良心理

D.珍惜美好生活,自觉遵纪守法

7.(2025?陕西模拟)以下是道德与法治学习小组同学在观看《今日说法》时看到的一个案例:

近日,一起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在江苏法院公开宣判,87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15年至8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共计1132万余元。

大家针对该案例展开讨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这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B.“罚金”属于主刑,“有期徒刑”属于附加刑

C.依据民法典,这部法律是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D.罚金和罚款一样,都是犯罪后承担法律的后果

8.(2025?红桥区一模)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下列案例与违法行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案例

违法行为

A

王某损害他人名誉被要求赔礼道歉

行政违法行为

B

某工厂偷排工业废水被环保部门处罚

刑事违法行为

C

小张骑摩托车不戴头盔被交警罚款

行政违法行为

D

李某因抢劫他人财物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民事违法行为

A.A B.B C.C D.D

9.(2025春?邳州市期中)小成的爸爸开车去银行办理业务,没有注意到“禁止停车”的标志,将车停在路边,被交警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处200元罚款。小成的爸爸()

①违反民事法律,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②违反行政法律,依法承担行政责任

③违反刑事法律,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④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必须担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34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