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女曹娥碑原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3页

《孝女曹娥碑》原文、译文、赏析及考试链接

原文(据《后汉书?列女传》及东晋《曹娥诔辞》卷整理)

原文

孝女曹娥者,上虞曹盱之女也。其先与周同祖,末胄景沉,爰来适居。盱能抚节安歌,婆娑乐神。汉安二年五月,迎伍员,逆涛而上,为水所淹,不得其尸。时娥年十四岁,号慕思盱,哀吟泽畔,旬有七日,遂自投江死,经五日抱父尸出。以汉安迄于元嘉元年青龙在辛卯,莫之有表。度尚设祭诔之,辞曰:

伊惟孝女,晔晔之姿。偏其反而,令色孔仪。窈窕淑女,巧笑倩兮。宜其室家,在洽之阳。待礼未施,嗟伤慈父。彼苍伊何?无父孰怙!诉神告哀,赴江永号,视死如归。是以眇然轻绝,投入沙泥。翩翩孝女,载沉载浮。或泊洲渚,或在中流。千夫失声,悼痛万余。观者填道,云集路衢。泣泪掩涕,惊动国都。是以哀姜哭市,杞崩城隅。或有克面引镜,剺耳用刀。坐台待水,抱树而烧。

於戏孝女,德茂此俦。何者大国,防礼自修。岂况庶贱,露屋草茅。不扶自直,不斫自雕。哀此贞厉,千载不渝。铭曰:名勒金石,质比乾坤。岁数历祀,丘墓起坟。光于后土,显照天人。生贱死贵,义之利门。

译文

孝女曹娥是上虞人曹盱的女儿。她的家族与周朝同宗,后来衰落,迁居至此。曹盱擅长弹奏乐器、歌舞娱神。汉安二年五月,他在江上祭祀伍子胥时,逆涛而上被水淹没,尸体未寻获。当时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在江边哀哭,十七天后自投江中。五日后,她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从汉安二年到元嘉元年(公元151年),曹娥的事迹未获表彰。县令度尚为她设祭并撰写诔文,辞曰:

这位孝女啊,容姿光彩照人。身姿轻盈,仪态端庄。恰似《诗经》中的窈窕淑女,笑容甜美。本应出嫁成家,却因父亲遇难而哀伤。苍天为何如此?无父可依,她向神明哭诉,投身江中,视死如归。她纵身一跃,沉入江底,时而浮沉。众人悲痛失声,观者堵塞道路,哭声震动都城。其孝行堪比哀姜哭市、杞梁妻哭倒城墙,甚至有人效仿她割面、剜耳、坐台待水、抱树自焚。

啊,孝女之德,举世无双。即使尊贵如大国之人,也需守礼自修,何况贫贱者?她如草木般自然端正,无需雕琢。其贞烈之节,千年不变。铭文曰:英名刻于金石,品质堪比天地。历经岁月,墓地隆起。光辉照耀大地,感动天人。生前卑微,死后荣耀,此乃道义之门。

赏析

1.文学价值

典故运用:文中化用《诗经》《论语》等经典语句(如“窈窕淑女,巧笑倩兮”),以“哀姜哭市”“杞崩城隅”等典故烘托孝行之悲壮,增强感染力。

情感表达:通过“号慕思盱”“哀吟泽畔”等细节刻画,展现曹娥的悲痛与决绝;“千夫失声”“惊动国都”则侧面渲染其孝行的震撼力。

书法关联:东晋王羲之曾书《曹娥碑》,其小楷“结字扁平,用笔多不藏锋,有隶书笔意”,与碑文内容相得益彰,被誉为“珠联璧合”。

2.历史与文化意义

孝德典范:曹娥投江寻父的故事被历代推崇,成为“二十四孝”之一,体现了儒家“孝道”文化的核心。

争议与反思:碑文“生贱死贵,义之利门”一句被启功先生批评为“以贵利诱殉死”,反映了古代对孝行的极端化推崇。

灯谜起源:蔡邕题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杨修解为“绝妙好辞”,开创了中国离合字谜的先河,后世称“曹娥格”。

3.艺术影响

李白、韩愈等文人曾慕名读碑,李白诗曰“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足见其文学魅力。

曹娥庙因碑文与书法“四绝”(壁画、雕刻、楹联、书法)闻名,被誉为“江南第一庙”。

考试链接

1.文言文阅读(字词解释)

原文:“盱能抚节安歌,婆娑乐神。”(《曹娥碑》)

题目:解释“抚节”“婆娑”的含义。

答案:抚节,击打节拍;婆娑,舞蹈的样子。

2.翻译题

原文:“时娥年十四岁,号慕思盱,哀吟泽畔,旬有七日,遂自投江死。”

题目:将此句译为现代汉语。

答案:当时曹娥十四岁,日夜哭喊着寻找父亲,在江边哀哭十七天后,投江而死。

3.文化常识

题目:蔡邕在曹娥碑阴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杨修解为“绝妙好辞”。请解释这一谜语的拆解逻辑。

答案:黄绢(色丝→绝)、幼妇(少女→妙)、外孙(女之子→好)、齑臼(受辛之器→辤,即“辞”),合为“绝妙好辞”。

4.阅读理解

题目:文中“生贱死贵,义之利门”一句引发争议,请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其含义。

答案:此句意为曹娥生前卑微,死后荣耀,是道义之门。但启功指出,此句以“贵”利诱殉死,反映了古代对孝行的极端化推崇,存在道德争议。

5.作文

题目:以“孝德的现代意义”为主题,结合曹娥事迹写一篇议论文。

提示:可探讨孝德与生命价值的平衡,或传统孝道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转化。

文档评论(0)

墓里有钱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