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其中可免费阅读7页,需付费99金币后方可阅读剩余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4、文档侵权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制订标准的背景与必要性
沙县红边茶是具有特色的闽中区域历史名茶,19世纪中叶前后发源于沙县大洛乡白水漈村和草洋村(现属三元中村乡)一带,系从当时被称谓“沙县乌龙”(当时属于高端红茶)演进而来的,在福建茶史上有较高的知名度,曾与沙县工夫同物异名混用三、四十年。由于高山区晚间湿度大,日光萎凋后移自室内的萎凋叶晚间易“返青”,为促进萎凋失水就渗入“做手”工艺,因需赶时下山销售,揉搓后的在制品茶往往发酵不足就进行烘焙或日晒干燥,当时发酵不足轻的红茶(陈椽在《武夷岩茶四起永不落》中说,是用日晒干燥的小种红茶)。然而因出自高山茶,虽滋味欠醇,但鲜爽度好,又带有花果香,清同治到光绪年间,反成为红极一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