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某中学高一语文分班考试真题含答案.docxVIP

浙江省宁波市某中学高一语文分班考试真题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省宁波市某中学高一语文分班考试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颠簸(diānbǒ)铁轨(tiěguǐ)踌躇(chóuchú)狼藉(lángjí)

B.拾级(shíjí)遗憾(yíhàn)憧憬(chōngjǐng)脉络(màiluò)

C.演绎(yǎnyì)咄咄逼人(duōduōbīrén)沮丧(jǔsàng)横财(hènɡcái)

D.横幅(hènɡfú)纤维(xiānxì)质疑问难(zhìyíwènnán)倾轧(yà)

答案:A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契机、精粹、班驳、怏怏不乐

B.演绎、愤慨、慰藉、查无实据

C.踌躇、氛围、慰藉、草率从事

D.纤细、抖擞、竣工、再接再厉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防止这类事件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B.我们走进山林,采集蘑菇、木耳等野生植物。

C.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D.这次会议对提高我们班的学习成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他的心如同一团火,燃烧着对未来的渴望。

B.那个演员的表演真是出神入化,让人如痴如醉。

C.他的话像一把尖刀,刺痛了我的心。

D.这场球赛异常激烈,观众们的心情也随之紧张起来。

答案:D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

B.《水浒传》讲述了宋江、李逵等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故事,作者是施耐庵。

C.《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作者是吴承恩。

D.《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讲述了曹操、刘备、孙权三国鼎立的故事,作者是罗贯中。

答案:B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40分)

6.《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长篇抒情诗,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幻境交替展开全诗。

答案:情感激荡、幻境交替

7.《论语》中,孔子曰:“,可以为师矣。”

答案:温故而知新

8.《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答案:西周初年、春秋中叶

9.请补充完整下列名句:

(1)停车坐爱枫林晚,。

(2),蜡炬成灰泪始干。

(3)问君能有几多愁,。

答案:(1)霜叶红于二月花(2)春蚕到死丝方尽(3)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

(1)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答案:(1)我赞赏他能遵循古代的求学道路,所以写《师说》来送给他。(2)人不是圣贤,谁能没有过错?有过错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三、阅读题(共20分)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0分)

【甲】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夫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乙】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邪?”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②未之有也

③弊在赂秦

④不能独完

答案:①也将有办法使我国获得利益②从来没有这样的情况③弊端在于割地求和④不能独自保全

(2)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①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②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邪?”

答案:①大王何必谈论利益呢?只要说仁义就可以了。②有人说:“六国彼此灭亡,都是因为割地求和吗?”

(3)比较【甲】【乙】两文,分析孟子与苏洵在论辩方法上的相同之处。(3分)

答案:孟子与苏洵在论辩方法上都善于运用比喻和对比。孟子通过“上下交征利”的比喻,阐述仁义的重要性;苏洵通过“六国破灭”的对比,分析割地求和的弊端。两者都运用了类比和对比的论证手法,使论述更加生动有力。

四、作文题(40分)

请以“梦想与现实”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uancaiyu9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爱生活,爱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