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全解.docxVIP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全解.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861年,当欧罗巴的沙龙里回荡着对东方远征的赞美时,一位59岁的法国老人用羽毛笔蘸着愤怒写下了: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160年后,维克多·雨果这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依然像一柄刺破历史迷雾的青铜剑——剑身上刻着永不褪色的诘问:究竟谁才是真正的野蛮人?

在英法联军将万园之园付之一炬的第二年,这位《悲惨世界》的作者以惊人的道德勇气,撕碎了殖民主义的文明伪装。他笔下的圆明园是用大理石、玉石、青铜和瓷器建造的梦,是超人民族想象力的结晶,更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化圣殿。但比烈火更灼痛的,是雨果揭示的文明悖论:当欧洲博物馆里陈列着从雅典到北京抢来的珍宝,当大英博物馆的解说词写着收藏,而雨果早已断言这是赃物。这种跨越时空的讽刺,在今天参观卢浮宫东方馆时仍让人如芒在背。

雨果的深刻在于,他不仅控诉暴行,更解构了文明-野蛮的话语体系。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这句160年前的判词,恰似对今日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预言式嘲讽。当某些国家以人权为名发动战争,以民主为号实施制裁时,雨果笔下的强盗逻辑正在21世纪改头换面地重演。

本文将通过解析雨果信件中的三个先知性洞见:文明暴行的心理机制(得胜后便可行窃的强盗逻辑)、文化遗产的人类属性(岁月创造的一切属于人类),以及政府罪行与人民道德的分离,揭示这份19世纪文本对当代世界的警示价值。在文物归还争议、文化霸权批判日益激烈的今天,重读雨果不仅是为了铭记圆明园之殇,更是为了看清:所有以文明之名的掠夺,终将被历史审判为——野蛮。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1885)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也是诗人、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出生于法国贝桑松,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将军。雨果自幼展现出文学才华,20岁时便以诗集《颂歌集》崭露头角。

雨果的文学成就斐然,代表作包括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1831)和《悲惨世界》(1862)。《巴黎圣母院》以中世纪巴黎为背景,揭露了宗教的虚伪与人性的复杂;《悲惨世界》则通过冉·阿让的传奇一生,探讨了社会不公与救赎的主题,成为世界文学经典。此外,他还创作了《海上劳工》《笑面人》等作品。

除了文学创作,雨果积极参与政治,支持共和主义,反对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统治,为此流亡海外19年。他的作品充满人道主义精神,呼吁社会正义与改革。1885年雨果逝世后,法国为其举行国葬,遗体安葬于先贤祠,被誉为法兰西的灵魂。

课文解析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先生:

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你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尖锐反讽。后文直接揭露远征本质是两个强盗的结伙打劫。】。多谢你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你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暗指侵略行为被冠以国家荣誉的虚伪性,帝王名号在此成为殖民暴行的遮羞布。】,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分享光荣实为分赃的委婉说法。】,而你很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次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通过表面恭谨实则犀利的反讽,为后文痛斥圆明园劫掠、定义文明与野蛮的著名论述(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埋下伏笔,展现了雨果超越民族立场的人类良知。】

既然你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充分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上的地位,体现了作者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艺术有两个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巴特农神庙:希腊最负盛名的古建筑之一,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公元前447年始建,前432年建成,原为供奉雅典娜女神的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将圆明园与巴特农神庙并置,指出前者代表幻想艺术(东方美学),后者代表理想艺术(西方古典美学),强调两者都是人类文明的巅峰成就。】。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用瑰丽的想象描绘圆明园,突出其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请你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借助想象,极力铺陈,描绘了一个如梦幻般的园林,营造恢弘的视觉画卷。】。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

文档评论(0)

十分心意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