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芣苢》《插秧歌》联读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pptxVIP

6《芣苢》《插秧歌》联读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间烟火,劳动最美

《芣苢》

《插秧歌》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形式特点。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思想感情。

3.鉴赏艺术手法,感悟诗歌劳动精神。

走进《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内容上包括,①社会政治诗对生活愤懑忧伤,抒发感慨,对政治或赞美或讥讽、抨击;②爱情诗,歌颂美好的爱情;③史诗,记载民族的历史,歌颂祖先的功勋;④反映兵役、劳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不幸。《诗经》中的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走进《诗经》

《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风”包括周南、召南、、廊、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等15国风。是《诗经》最精华的部分。

走进《诗经》

赋: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是《诗经》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风·击鼓》所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很直接、很热烈地将自己的爱情誓言表达出来。

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魏风·硕鼠》通篇用比。

兴: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如《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艺术手法

走进杨万里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他为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绍兴(宋高宗年号,1131-1162)进士,曾任秘书监,主张抗金。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并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精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诚斋体”。

杨万里简介

任务一

比较劳动氛围,把握情感基调

比较劳动氛围,把握情感基调

1.有感情跟读两首诗歌,比较两首诗歌的劳动主体与事件,确定两幅劳动场景的情感基调,完成表格梳理。

《芣苢》朗诵

《插秧歌》朗诵

比较劳动氛围,把握情感基调

1.有感情跟读两首诗歌,比较两首诗歌的劳动主体与事件,确定两幅劳动场景的情感基调,完成表格梳理。

篇目

时代

主要人物

劳动事件

感情基调

《芣苢》

《插秧歌》

西周

宋朝

成群采摘者

一家人

采芣苢

插秧

优雅自然、愉悦

紧张、振奋

比较劳动氛围,把握情感基调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两首诗歌主要内容。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种田的农夫将秧苗抛在半空,农妇一把接住,小儿子把秧苗拔起,大儿子再把秧苗插入水中。斗笠是头盔,蓑衣是战甲,但似乎没什么用,雨水从头上进入,直湿到肩胛。喊他停下来吃早餐好休息一会儿,那农夫低头弯腰,努力插秧,半天不回答。秧苗根部尚不牢固,栽种也还没完成,一定要照看好小鹅小鸭,不要让它们来破坏秧苗。

《芣苢》这是一首明快而优美的劳动之歌,描写的春日里妇女们采野菜的情景,整首诗只用了48个字,就将妇女们结队采摘,在田野中边唱边采,从开始采摘到满载而归的欢乐的劳动场景展现出来。

《插秧歌》这是一首的劳动之赞,描写的是农民的辛勤劳动,全家老少一齐出动插秧的情景,写出了紧张而又急促的插秧过程。

任务二

聚焦劳动画面,书写劳动过程

聚焦劳动过程,赏析劳动画面

1.请你从《芣苢》与《插秧歌》找出一些动词,体会描写劳动的过程。

芣苢

含义

劳动场景

采摘

取得,获得

拾取,摘取

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提起衣襟兜东西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采摘芣苢

越采越快

越采越多

收获满满

聚焦劳动画面,书写劳动过程

1.请你从《芣苢》与《插秧歌》找出一些动词,体会描写劳动的过程。

辛苦,紧张,专注雨中劳动景象

插秧歌

拔秧

抛秧

接秧

插秧

聚焦劳动过程,赏析劳动画面

2.在《芣苢》中,这6个动词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

芣苢

不能。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人们从一开始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掖起衣襟“襭之”,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