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有能力解决好吃饭问题 同步练习A卷2024- 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

第17课 中国有能力解决好吃饭问题 同步练习A卷2024- 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7课中国有能力解决好吃饭问题同步练习A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

1.?下列关于课文《中国有能力解决好吃饭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B.文章通过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论证了中国粮食安全的可行性。

C.课文指出,中国粮食安全的核心在于“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

D.作者认为,到2030年全球粮食产量需增加70%才能满足需求。

2.?下列对课文结构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部分(1-2段)强调粮食问题是中国的头等大事,与世界无关。

B.第二部分(3-4段)主要说明水稻是唯一的粮食作物。

C.第三部分(5-7段)分析了种业竞争力不足的危害。

D.第四部分(8段)提出“种三产四”的具体措施。

3.?课文中引用“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尚书》)的作用是()

A.说明粮食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

B.强调粮食生产需依靠政策支持。

C.论证科技对粮食增产的重要性。

D.对比古今粮食安全观念的差异。

4.?下列对课文中数据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60亿,到2030年可能达80亿。

B.我国杂交水稻推广后,每年可多养活45亿人口。

C.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微降0.1%,总体保持稳定。

D.水稻单产需提高60%才能满足2050年全球需求。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A.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齐格勒估计,每公顷稻田需提供43人口粮。

B.超级杂交水稻先后实现了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的目标。

C.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运民生的压舱石,是维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定盘星。

D.我国每年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6.?下列关于课文主题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中国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需依赖国际援助。

B.科技是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唯一途径。

C.中国有能力通过政策、科技和耕地保护实现粮食自给。

D.节约粮食比提高产量更重要。

二、基础知识填空题

1.?文学常识

课文《中国有能力解决好吃饭问题》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__________”。

文章的核心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字词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夯实()自给自足()保障()遏制()

3.?解释词语

夯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给自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三产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第三部分(5-7段),完成以下题目:

种业是粮食安全的根基,更是基础性、战略性核心产业。如果我们的粮食种子受制于人,就像在粮食安全的“命门”上悬了一把剑——一旦供应中断,粮食生产就可能“断链”,这不仅影响民生,更关乎国家安全。这些年,我们团队在杂交水稻育种上不断突破,从亩产700公斤到900公斤,再到向1000公斤攻关,靠的就是攥紧“种子”这把钥匙。

有人问,提高粮食产量,到底什么最关键?我的答案是“三良”:良种、良法、良田。良种是核心——好种子能天生带“高产基因”,比如我们培育的“超优千号”,抗病性强、穗大粒满;良法是手段——同样的种子,用精准播种、科学施肥的方法种,比粗放种植能多收两成;良田是基础——没有肥沃的土地,再好的种子也长不出好粮食。这三者就像三脚架,少了任何一个,都站不稳。

国际上有数据显示,目前每公顷稻田能养活27人,可到2050年,全球人口可能突破90亿,每公顷稻田得养活43人才能“够吃”。这意味着水稻单产至少要提高60%。这样的压力下,种业竞争力就是粮食安全的“免疫力”——免疫力强,才能扛住风险。所以我说,中国要解决吃饭问题,必须把种业自主权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1.?这一部分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

2.?作者为什么说“如果我们的粮食种子受制于人,将很危险”?

?

3.?分析文中画线句“良种是核心,良法是手段,良田是基础”的作用。

?

4.?结合课文,谈谈你对“种业是基础性、战略性核心产业”的理解。

?

四、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改编自《中国饭碗》,作者陈启文):

中国的粮食问题,从来不是孤立的数字,而是写在土地里的历史,刻在民生里的记忆。

清末民初的中国,粮食危机像一把悬顶之剑。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