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海南省历史中考考点研究).pptVIP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海南省历史中考考点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领域表现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2021年印次更正)史料类型:第一手史料、实物史料历史解释:是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经济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手工业:手工业规模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等都有所发展商业: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政治(1)周王室衰微,诸侯国之间的争霸和兼并战争频繁(2)战国后期,各国竞相进行富国强兵的变法改革思想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民族关系中原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频繁3.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开始背景(1)经济: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2)政治: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要求掌握国家政权(3)军事:为了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纷纷变法以求富国强兵(4)思想文化:法家思想提供理论依据,“百家争鸣”思想文化繁荣人物秦孝公、商鞅(又称卫鞅)目的富国强兵内容措施作用政治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参政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有利于法律的推行和社会稳定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确立了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内容措施作用商鞅铜方量史料类型:第一手史料、实物史料历史解释:是商鞅变法时颁布的标准量器经济统一度量衡为经济交流提供便利,对赋税制度的统一产生积极影响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通过军功途径参政,也壮大了秦国的军事力量性质一场比较彻底的封建性质的改革地位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影响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考点都江堰2011版课标: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时间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人物、地点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岷江构成(1)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2)渠首工程建于岷江之中,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鱼嘴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宝瓶口引水灌溉农田;飞沙堰用于分洪,并减少泥沙淤积都江堰示意图功能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影响(1)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至今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为秦国统一全国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认识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5考点老子孔子百家争鸣2011版课标: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1.老子孔子老子简介老子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家经典《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思想主张哲学主张(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2)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政治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孔子简介孔子,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核心思想“仁”: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政治主张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教育成就(1)教育理念: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改变“学在官府”局面),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2)教学方面:①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②提出“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和方法孔子文化贡献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影响(1)积极: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2)消极:孔子学说后来被改造为维护专制统治的精神工具,所形成的封建礼教后来越来越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现实意义(1)对中国:孔子提倡的“为政以德”“道之以德”,对于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2)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一级建造师持证人

一级建造师,致力于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安全管理,策划方案设计,欢迎咨询、沟通!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05051013000006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1月29日上传了一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