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初二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语文试题共6页,包括三道大题,共22道小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1---4题。(8分)

轻轻合上八年级下册语文书,我们收获良多。

这里蕴含着奇妙的科学道理,折射出人们与客观世界共存的和谐之美。游记中的自然风光令人目眩神迷:这里有驰骋①的黄河、chù②立的勃朗峰等。作者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抒发天人合一的惊喜。

这里闪耀着名人的思想光芒:闻一多痛斥特务时的怒不可遏是一种勇毅;丁肇中阐述“格物致知”时的准确求实是一种严谨;王选现身说法时的平易近人是一种君子的风范□当这些文字戛然而止的时候,“和”之美已经浸润我们的心田。

1.根据语境给语段①处填写拼音,②处填写汉字。(2分)

2.文段□中应填的标点符号是(2分)

3.文段中画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目眩神迷B.怒不可遏C.平易近人D.戛然而止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社戏》记述了作者儿时回乡看戏的经历,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B.《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

D.《北冥有鱼》的作者是庄子,他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5.诗文名篇,体味先人哲思,领略人生百态。请完成下列诗句。(7分)

北郭东城,在“(1)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的暮色中感受依依惜别

之情;学教之后,在“(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戴圣《礼记》)的实践中察觉自身不

足;小石潭旁,在“(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的氛围中感受子

厚的孤独悲凉;长安市南,在“(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的矛盾

心理中体悟卖炭老翁为求生计的悲苦处境。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6--11题。

材料一: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材料二:

桓公深知宁戚,将任之以政,群臣争谗之,曰:“宁威卫人,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若果真贤,用之未晚也。”

公曰:“不然,患其有小恶者,民人知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乃夜举火而爵之,以为卿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桓公可谓善求士矣。

【注释】宁戚,春秋卫国人,齐国的大夫。爵:大摆筵席。一匡:安定统一。

材料三: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6.材料一的作者是,字,唐代文学家。(2分)

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②执策而临之()

③群臣争谗之()④徒有羡鱼情()

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9.材料一运用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0.材料二中的齐桓公是一位怎样的君主,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2分)

11.材料三是作者入京应试前写给丞相张九龄的一首干谒诗,希望有人引荐,实现自己理想。孟浩然选择了毛遂自荐,材料一的作者是“不平则鸣”,你更认同谁的做法?请说明理由。(3分)

初二语文第1页(共6页)初二语文

文档评论(0)

小初高教育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欢迎来到我的小初高教育精品专区!作为深耕教育领域的从业者,这里的资料凝聚我多年经验与学科理解。 涵盖小初高全年级全学科,有同步教案、课件,海量练习题、测试卷(含答案解析),及中高考复习资料、真题模拟卷。 支持智能搜索、个性化推荐,资料实时更新。可免费预览,部分免费下载,性价比高,满足学生、老师、家长需求,是您的教育资源宝库,欢迎探索!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7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