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池塘养殖病害防治技术.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章池塘养殖病害防治技术;二、季节气温的影响;三、放养苗种的影响;第二节池塘养殖的生物学调节;三、免疫调节;第三节池塘养殖疾病的预防与诊断;二、池塘养殖疾病的诊断;淡水寄生虫病;【流行情况】鳃隐鞭虫病是江苏、浙江一带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主要危害夏花草鱼,当鳃隐鞭虫大量寄生于鳃丝时,可引起全池夏花草鱼在几天内死亡。流行期为每年的5~10月。颤隐鞭虫病流行于广东、广西、湖北、江苏及浙江等省的高温季节。该病主要危害鲮鱼及鲤鱼,常引起鱼苗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1.鱼塘在放养前须用生石灰彻底清塘。2.鱼种下塘前,用浓度为8~10毫克/千克的硫酸铜(或比例为5:2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或浓度为10~20毫克/千克的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0~30分钟。3.全池遍洒硫酸铜或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使池水浓度达0.7毫克/千克。

;;二、粘孢子虫病;;肠道粘孢子虫;三、车轮虫病;;四、小瓜虫病;第17页,共5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五、指环虫病;第19页,共5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六、三代虫病;三代虫背面观(左)和指环虫腹面观(右);;七、舌状绦虫病;该病由舌状绦虫寄生引起。舌状绦虫终寄主是鸥鸟,虫卵随鸟粪排入水中,孵化出钩球蚴。钩球蚴在水中被一种细镖水蚤吞食后,在其体内发育成原尾蚴。鱼吞食带有原尾蚴的水蚤后,原尾蚴穿过肠壁,在鱼体内发育成裂头蚴。裂头蚴虫体扁平,乳白色,肉质肥厚,呈带状但不分节,体表略有皱纹,虫体长度从3厘米到数米,俗称“面条虫”。鸟吃了这些鱼后,裂头蚴在鸟肠内发育为成虫。;第25页,共5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八、九江头槽绦虫;;第28页,共5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十、毛细线虫病;第30页,共5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十一、嗜子宫线虫;第32页,共5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十二、中华蚤;第34页,共5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锚头蚤;真菌性疾病防治;水霉病;第38页,共5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孔雀石绿的问题;四、藻类和水生植物引起疾病;水华;第42页,共5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43页,共5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非生物性疾病;气泡病;饥饿或跑马病;池塘养殖特种动物常见疾病;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是新出现的疾病,有的地方又称白体病、白尾病等。

主要危害罗氏沼虾苗种,发生于虾苗淡化后至放养到池塘3~5周内。病虾表现为肌肉出现白斑或呈白浊状,可在较短时间内大量死亡,特别是高密度育苗池内,死亡率高达40%~90%。该病最早于1996年前后出现在广东、广西一带,以后迅速传播到江苏、浙江等地。2001年起,该病在各主要罗氏沼虾苗种场广泛流行,2002年更是呈蔓延趋势,成为罗氏沼虾养殖业的主要威胁。;2009年2月以来,广东高要冬棚养殖罗氏沼虾大面积流行以“肌肉白浊”为特征的传染病,死亡量大,治疗困难。下面为一具体病例。白土镇一罗氏沼虾土池冬棚养殖塘,面积5亩,水深1.3米,累计放苗20万,规格50~100头不等。

2009年2月3日发病,虾活力下降,摄食减慢降低,软壳,肌肉出现点状白浊、肝胰脏红肿、黄鳃等,未发现有虾游水现象。2月10号之后,80%虾不摄食,活力下降,头胸甲变浊不透明,肝胰脏红肿甚至糜烂,肌肉完全白浊或水样变性。开始时每天都有大量死亡,增氧机下能捞上两三斤虾,一周后死亡量开始减少后逐渐稳定,增氧机下有半斤虾左右或更少,塘周围偶尔见死虾。

从发病至3月15号期间,多次用药,包括抗菌药内服、外用均不见效,3月底清塘。

3月12号,检查水质,池塘水色正常,pH7.2,亚硝酸盐0.05mg/L,氨氮0.5mg/L。采回病样实验室检验,未分离出细菌。组织病理学切片发现发病虾与正常虾相比,肝胰脏内的消化细胞构成的细胞索之间排列不紧密,出现间隙,并有蛋白质颗粒,嗜碱性细胞减少;在消化细胞细胞核内发现病毒包涵体。肌肉中肌纤维间隙增大,肌纤维蛋白质减少。鳃片没有明显病理变化。

分析:该病已在该地区有的虾塘连续流行三年,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抗生素没有效果。通过组织病理切片可以看出病毒侵袭肝胰脏的消化细胞,引发机体的消化吸收障碍,蛋白质合成减少,从而造成肝胰脏红肿,肌肉水肿发白。由于在消化细胞细胞核内发现病毒包涵体,因此认为该病可能是一种DNA病毒引起的病毒病。本病例首次检测出病毒包涵体,证实为病毒病,与罗氏沼虾幼苗期的诺达病毒引起的肌肉白浊是否为同一种病原还不清楚。(利洋研究所吴维吉提供,2009.05.22);后期症状;后期肌肉白浊;正常肝胰组织;第53页,共5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淡水虾桃拉综合征

三、淡水虾白斑综合征

四、淡水虾红退病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