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防震减灾应知应会知识题库与参考答案.docxVIP

2025年防震减灾应知应会知识题库与参考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防震减灾应知应会知识题库与参考答案

1.地震按震源深度可分为哪几类?各自的深度范围是多少?

地震按震源深度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三类。浅源地震的震源深度在0-70公里之间,占全球地震总数的75%以上,对地表破坏最强烈;中源地震深度为70-300公里,约占全球地震的23%;深源地震深度超过300公里,最大深度可达700公里,这类地震虽能量大,但因震源深,地表破坏相对较小。

2.震级与烈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震级是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物理量,用里氏震级(M)表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是地震对地表及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用“度”表示(如Ⅵ度、Ⅶ度),同一地震在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烈度。例如,5级地震的能量相当于约2万吨TNT炸药,而Ⅵ度烈度可能导致房屋轻微损坏,Ⅶ度则可能造成墙壁裂缝、局部倒塌。

3.我国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交汇区,地震活动频繁。主要地震带包括:

(1)华北地震区(如郯城-营口地震带、华北平原地震带);

(2)西南地震区(如青藏高原边缘的龙门山地震带、鲜水河地震带);

(3)西北地震区(如河西走廊地震带、天山地震带);

(4)华南地震区(如东南沿海地震带);

(5)台湾地震区(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核心区)。

4.什么是“地震预警”?其有效预警时间通常为多久?

地震预警是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差异(P波传播快但能量小,S波传播慢但破坏性大),在S波到达前通过电子信号向目标区域发出警报的技术。有效预警时间一般为几秒至几十秒,具体取决于震中到预警目标的距离。例如,震中50公里外的区域可能获得10-20秒预警,100公里外可能获得30秒以上预警,这段时间可用于紧急避险。

5.家庭应急包应包含哪些核心物品?各物品的配置要求是什么?

家庭应急包需满足72小时基本生存需求,核心物品包括:

(1)饮用水:每人每天至少3升,按3天计算,1个家庭(3人)需27升(可分装为小瓶便于携带);

(2)食品:高热量、易保存的压缩饼干、能量棒、罐头(避免需冷藏或加热的食品),按每人每天2000大卡计算;

(3)药品:止血绷带、碘伏棉片、退烧药、腹泻药、创可贴(定期检查保质期);

(4)工具:强光手电(配备用电池)、多用工具刀、哨子(用于呼救)、打火机(防水款)、应急保温毯(银色反光,可保暖或反射信号);

(5)证件:身份证复印件、保险单、紧急联系人信息(密封防水袋保存);

(6)其他:备用口罩、儿童/老人特殊用品(如奶粉、降压药)、一次性手套(处理伤口时使用)。

6.如何在家中识别“安全避震空间”?

安全避震空间需满足“承重墙附近、稳固物体旁、开间小”的原则,具体包括:

(1)厨房、卫生间(墙体较厚,管道多可形成支撑);

(2)承重墙(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重墙)旁的三角区域(如床头与墙形成的夹角);

(3)坚固的书桌、餐桌下(需用重物固定桌腿,避免倾倒);

(4)远离窗户、玻璃幕墙、吊灯、高大家具(如书架、衣柜)等易坠落物体的位置。

7.高层住宅室内突发地震时,正确的避震步骤是什么?

(1)第一时间采取“伏地、遮挡、手抓牢”原则:迅速蹲伏在安全避震空间(如桌下),用手臂或枕头保护头部,抓住桌腿等固定物体;

(2)避免盲目逃生:切勿使用电梯(可能因断电困人),不要跳窗(高层坠落死亡率接近100%);

(3)震后撤离:待晃动停止后,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烟尘),低姿沿安全通道撤离至开阔地(如小区广场),撤离时避免拥挤推搡;

(4)特殊情况处理:若在卫生间,可蹲在浴缸内(缸体坚固且空间小),抓住水管;若在卧室,避开吊灯,躲在床侧(床板可能因晃动坠落,床侧三角区更安全)。

8.行驶中的汽车遇到地震时,应如何操作?

(1)立即减速,选择安全区域停车:避开立交桥、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围墙等易倒塌物体,尽量停在开阔路面(如无障碍物的公路段);

(2)留在车内避险:关闭发动机,拉好手刹,不要急于下车(车外可能有坠落物);

(3)震后观察路况:确认道路无裂缝、塌陷,桥梁无损坏后再缓慢行驶,避免进入隧道、山区等易发生滑坡的区域;

(4)若遇地裂或塌陷,切勿强行通过,应弃车向高处撤离。

9.学校发生地震时,师生应遵循哪些避震流程?

(1)上课期间:教师立即停止授课,指挥学生迅速躲在课桌下(用书包护头),双手抓牢桌腿;实验室学生需先关闭火源、电源(如酒精灯)再躲避;

(2)课间活动时:在走廊的学生应就近躲在承重墙旁,避免拥挤冲向楼梯;在操场的学生应远离建筑物、旗杆,蹲伏在空旷处;

(3)撤离阶段:晃动停止后,教师带领学生沿预定逃生路线(

文档评论(0)

183****57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