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田是如何形成的?.docx

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田是如何形成的?.docx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6

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田是如何形成的?

一、概述

盆地油气成藏模式概括了盆地油气成藏的条件、机制及规律,侧重角度的不同,所划分的油气成藏模式也不同。俄罗斯的主要含油气盆地成藏复杂,具有多期次成藏和差异性成藏的特征。多期次成藏是指俄罗斯含油气盆地在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均有油气成藏。差异性成藏是指在不同地区,由于构造作用等条件的不同,其成藏具有差异性。

因此,根据构造差异,可将俄罗斯主要含油气盆地成藏模式主要划分为3种成藏模式:单旋回盆地封闭型成藏;叠合盆地前陆差异扰动调整型成藏;叠合盆地走滑改造型成藏。西西伯利亚盆地、东巴伦支盆地和叶尼塞-哈坦加盆地均以封闭型成藏为主,西伯利亚、东欧东缘和南缘以调整型成藏为主,北萨哈林盆地为改造型成藏(陈景阳等,2017)。

表1俄罗斯主要含油气盆地盆地类型及储产比

二、单旋回盆地的封闭型成藏

由于盆地结构稳定性和演化的继承性,这种模式的油气藏形成后,其位置、规模和类型基本未遭受大的变动,未突破原始含油气系统范围,如东巴伦支盆地、西西伯利亚盆地等(吴义平等,2014)。该类型含油气盆地所发现的储量占所有含油气盆地储量的67.5%(表1)。

西西伯利亚盆地具有较高的基底活动性,侏罗纪,盆地快速沉降和缓慢补偿导致岩石中有机质的富集,湿热气候条件提高了海相和陆相各种环境的生物产率。白垩纪沉降速率和沉积速率均较高,沉积厚度较大且以陆源碎屑物质为主。海侵期间形成了大量优质生油岩,而在海退期形成了气源岩。沉降和沉积作用的周期性变化导致了盆地内多套储盖组合的有利配置;盆地演化过程中的差异沉降和沉积物的差异压实造就了大量规模巨大的披覆背斜圈闭(杜鹏等,2011)。

由于较高的构造活动性,这类盆地往往具有相对较高的大地热流,有利于有机质成熟和生烃,另外,这类盆地多是中新生代盆地,油气成藏大多发生在中生代晚期和新生代,油气充注过程可能具有脉冲性,相对较晚的成藏史有利于油气藏的保存。

图1西西伯利亚盆地封闭型成藏模式图

三、叠合盆地前陆差异扰动调整型成藏

俄罗斯前陆盆地的形成对应3期构造运动,分别为元古宙贝加尔运动、晚古生代海西运动和中新生代阿尔卑斯运动,分别对西伯利亚南缘、东欧东缘和南缘的油气成藏产生了重要影响。构造作用除了表现在地域性不同影响范围外,更体现其强弱程度对地层沉积和油气成藏影响的差异性。前陆造山对沉积的控制体现在:西伯利亚主要控制早古生代后的沉积,东欧东缘控制着晚古生代后的沉积,东欧南缘则影响中生代后的沉积。

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程度不同,又可细分为弱前陆、中等前陆、强前陆3种类型(图2),分别对应西伯利亚南缘、东欧东缘和东欧南缘。

弱前陆,构造反转和前渊特征并不明显,构造活动性弱,延长了油气成藏作用过程,有利于后期油气藏的保存,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南缘的涅帕-鲍图奥巴、安加拉-叶尼塞和拜基特等盆地中,该类盆地已发现油气储量占所有油气发现的3.7%(表1)。

中等前陆以狭窄型前渊和构造反转为特征,但仍保留着一定的早期沉积地层,造山作用使圈闭成型并调整了油气藏的分布,主要分布在东欧东缘如季曼-伯朝拉、伏尔加-乌拉尔和滨里海盆地中,该类盆地已发现油气储量占所有油气发现的25%(表1)。

强前陆发育宽前渊,早期盆地往往发生反转隆升为台地,早期沉积的地层遭受剥蚀而变薄,如北高加索台地,早期的油气藏易遭到改造和破坏,晚期前渊对现今油气藏的形成作用巨大,如因多-库班和捷列克-里海盆地,该类盆地已发现的油气储量占所有油气发现的2.4%(表1)。

西伯利亚南缘地区由于裂谷和前陆盆地的过渡期形成了闭塞的水体加上干燥的气候条件容易沉积较厚的蒸发岩地层(图2),下寒武统巨厚蒸发岩型优质盖层(陶高强等,2012;陶高强,2010;UlmishekGF,2001)控制了油气的平面分布范围,垂向上控制了西伯利亚地台中南部地区油气的分布层位,另外受海西乌拉尔造山作用的影响,二叠纪在滨里海、伏尔加-乌拉尔和季曼-伯朝拉盆地中普遍发育了相似的较厚的盐岩型盖层(法贵方等,2012)。

图2西伯利亚南缘盆地弱前陆差异扰动调整型成藏模式图

季曼-伯朝拉等盆地的构造反转区,反转作用停止后期的埋藏,使烃源岩仍处于生油窗内,控制了油气近源源内成藏(图3);尽管地台区遭受后期反转,但并未破坏早期的油气成藏,一方面是构造挤压程度可能不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盖层较强的封闭能力。二叠纪乌拉尔前陆造山使前渊内充填了二叠系陆相烃源岩并加剧了深层烃源岩的成熟演化,逆冲改造使油气具有下生上储和自生自储的特点。

图3季曼-伯朝拉盆地中等前陆差异扰动调整型成藏模式图

环高加索地区同样在闭塞环境内沉积的不是蒸发岩而是深海相页岩,这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前渊凹陷内的主力烃源岩如因多-库班盆地;另一方面为早先裂谷层序提供盖层,由于前隆区地层抬升遭受

文档评论(0)

地矿高级工程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高级工程师持证人

矿产勘查,地质勘查,地质灾害,石油天然气,课件制作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7月19日上传了高级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